除了男女平等,锡克教也主张无阶级和种姓制度,所有人都是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教徒也要持守五戒:不偷盗、不奸淫、不抽烟、不吸毒和不叛教。
这五人经过特别洗礼(Amrit),并赐予新的姓氏“Singh”(狮子的意思)。女教徒的姓氏从此也加上“Kaur”(公主的意思),体现对女性的尊重。从此锡克宗教族群算是正式成立。
包括头巾的五个标志
另外还有四个K。携梳子(Kanga)整理头发、右手戴铁镯(Kara)表达永恒团结、佩短剑(Kirpan)象征勇气和自卫、穿着短装(Kacchera或Kachh)是提醒信徒控制情绪与情欲。
中央锡克庙的祭司长哥迪普星告诉《联合早报》:“锡克教有三大支柱:勤奋工作、默想神明、与人分享。首先是不通过打劫、偷窃和乞讨等方式来谋生,必须靠自己的能力来赚取三餐温饱。第一是在心中默念神明名字,这可以安定思绪,主导内在世界,更能与神明联系。第三是分享你认为可以分享的,无论是食物、金钱和任何技能。”
赫山星(Gurshan Singh)和苏格吉文考尔(Suhkjeevant Kaur),今年5月就在中央锡克庙举行婚礼。和所有锡克教徒一样,他们选择在庙宇而不是酒店举行婚礼,因为对锡克教徒来说,婚姻是一项宗教仪式。婚礼重头戏是新人坐在圣书前,祭司会宣读四节经文,提醒他们在婚姻的责任与义务。前来见证和祝福的亲友接着会到楼下食堂用餐,仪式简单庄重,一切回归宗教。
信仰抵得住时间的流逝。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信仰的力量日久弥新。新加坡共有十大宗教,牵系着多元种族,在小红点上共存共融。其中鲜为人知的如拜火教、犹太教、耆那教、锡克教和巴哈伊教,都有着一批虔诚信徒。《联合早报》7月21日种族和谐日推出《我信故我在》视频系列连续五周,每周四更新。通过生活化视角,为你讲述小众宗教的故事。
人们对锡克教徒头巾底下的长发很好奇,创意制作人格文(Gurjeevaan Singh,31岁)就经常得应对一些提问:“像是头发会不会长到拖地?多久洗一次头?有人甚至问我缠着头巾可以上厕所吗?头发的长短跟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照料有关,一般上会长到腰间,也有人长至膝盖。胡子也是一样,有些人会到长到腰间,有些人的则比较短。青少年时期活动量大时,我就得天天洗头,现在是一周洗两次。”
锡克教的三大支柱
洗礼后的锡克教战士会佩戴五个神圣的标志,称为“5K”。第一是蓄发(Kes)。身体是神明赐予的珍贵礼物,象征圣洁,不能擅自改变。所以信徒不能修剪毛发,男信徒会缠头巾,女信徒会披纱巾(chiffon)。
锡克教徒19世纪开始来新,早期多从事警察和保安工作,1881年英殖民政府还成立了锡克警察队,珍珠山上兵营内也出现第一座锡克庙。新加坡现在一共有七座锡克庙,中央锡克庙的祈祷礼堂最大,所以大型庆典和婚礼多在这里举行。
锡克庙宇会提供一天三餐的免费素食给公众,不分宗教、种族和性别。想对锡克教有进一步了解,不妨找一天去参观庙宇及到食堂用餐,不过记得要包头巾喔!亚洲文明博物馆二楼也有关于锡克教的展柜。
圣书印制成不同尺寸,不只是锡克庙宇,一般信徒也可拥有。因为圣书的地位崇高,一定要放在特别安排的地方保管妥当,不能打扰。本地的中央锡克庙是将圣书放在一个不让外人自由进出的小房间内,以白布盖着,祭司要念诵时才取出放在轿坛。
《我信故我在》小众宗教系列由《联合早报》和亚洲文明博物馆携手推出。欲知更多关于亚洲文明博物馆的最新动态,请前往官方网站。
锡克教(Sikhism)是世界第五大宗教,在本地有近1万3000名信徒。这个宗教创始于15世纪末,发源地是印度旁遮普邦(Punjab)。它一共有十位真人祖师,第十位祖师古鲁戈宾德星(Guru Gobind Singh)临终前任命圣书(Sri Guru Granth Sahib)为继任者,从此信徒视圣书为永远的活祖师。
一般人对锡克教的最深刻印象是缠着头巾(turban)的男信徒。男信徒之所以这么做,也和第十位祖师古鲁戈宾德星有关。这位祖师为对抗有意消灭锡克教徒的外来力量,在1699年的丰收节(Vesakhi)聚会上,征求到五名愿意牺牲自己头颅的志愿者,将他们组成战士社群“卡尔萨”(Khal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