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出版经费

《新生》没公布编辑组名单,据我所知,他们是充满干劲,富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工作态度认真,勇于承担与接受批评。《新生》封面的题字,据悉是出自主编同学之手,力透纸背,气势非凡,值得一赞。

《北斗文艺》每期约40版,自1974年至1979年间,共出版五期。

缤纷校园

《新生》的广告主要依靠商家与文化团体;《北斗文艺》的广告刊登者除了商家,文化机构,还有中文系的在籍学生。这些学生本着爱护自家出版物的信念,省下若干零用钱刊登贺词,献上衷心的祝福。

《新生》内容以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为主轴。文体方面,以白话诗居多,大都言之有物,或讴歌,或抨击,虽然有点口号化,但没有沦于盲目赞美或无理谩骂。其中有些诗歌,句子短,文字浅,格调明快,很适合朗诵。

1972年我报读南洋大学中文系,中文系有一个重要组织“南大中国语文学会”,学会每年主办多项活动,如迎新会、假日营、中秋赏月会等,联系同学们的感情。此外,学会也定期出版文艺刊物,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其中两本文艺刊物为《新生》与《北斗文艺》。

《新生》1972年创刊,1974年停刊,共出版六期,宗旨在封面上清楚列明:促进文艺,充实生活,提高认识。

如同《新生》,《北斗文艺》刊登多首诗歌,并特辟三版“诗叶”。诗歌内容大都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意境优美,但反映社会现实的意味比较薄弱。

当时经已成名的作家流川和郭四海也投寄稿件。流川写现代诗《寻佛》与小说《等人,在喷池旁》,富含哲理,值得再三咀嚼;郭四海写散文《随想二题:诗痕·酒痕和脂痕·泪痕》,大量引用古诗词和郁达夫的名篇,巧妙地贯彻题旨。

《新生》停刊不久,《北斗文艺》紧接着于1974年12月创刊,编委由曾纪荣、张松龄等几名热爱写作的同学组成。才华横溢的潘雪秋设计封面,书法家黄勖吾教授为封面题字,使刊物生色不少。

《新生》每期约40版,内容大致包括《新生的话》、社会研究和哲学课题、诗歌、小说、散文杂文与通讯等。园地公开,稿件来自四方八面。依据内容性质判断,作者不仅有在籍学生,也有社会各阶层人士,大多以笔名发表文章。

《新生》每本售价四角,《北斗文艺》售价五角,售卖所得加上南大辅导处与南大学生会的津贴,依然不够应付出版开支和其他费用。因此,必须招收广告,以补不足。

中国作家方面,《新生》特别重视鲁迅,不时在《新生的话》中引用鲁迅的名言说明道理,更连续几期发表署名石一歌的《鲁迅的故事》,叙述鲁迅与学生共同反抗恶劣政权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事迹。

《新生》特别重视鲁迅

例如无垠的《从〈忆〉及〈生活的洪炉〉谈起》,针对已故马华作家以今两首诗歌的深入评述;王炎的《泰国名家短篇小说评介》,根据泰国著名作家他隆·塞他铁的小说《他只是唉屏》,谈论小说作者经常碰到的问题。两篇文章立论严谨,分析入微,看法都有独到之处。

《北斗文艺》 黎明前的试啼

两位顾问老师皮述民和陈海兰在《写在北斗文艺出版前夕》中开宗明义:“《北斗文艺》以纯文学的面貌,以新马华文文学尖兵的姿态,作黎明前的试啼。”他们郑重呼吁:“希望大家尽一己之责,献一己之力,努力创作具有乡土气息、有独立风骨与特色的作品。”纵观创刊号里作品的内容,颇能配合两位顾问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