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打赤脚上学,鞋子放书包里,到了学校才拿出来穿,以免磨损。”他喜欢涂鸦,小学时便展现艺术天分,常代表学校参加绘画比赛,屡屡得奖。小学三年级,户外教学参访故宫,欣赏清代雕刻家陈祖章的传世之作《雕橄榄核舟》,这件作品在长3.4公分、高1.6公分的橄榄核上雕出八个人,表情不一,有的煮茶,有的喝茶,有的看书……“舟上有四扇花窗,舟底还有300多字的苏轼《后赤壁赋》全文,神乎其技。我看得目不转睛。”
“这次创作最困难的地方是它很渺小,固定也很困难,尤其是要用放大镜雕刻时,必须屏气凝神,手握精细的刻刀,不可抖动太大,否则作品就不见了。”他说。
“毫芒之间,自有乾坤,每件作品都有故事”,他沉浸于以“镜”窥天,以“小”窥大,尝试在纸、木、竹、沙、金属、树脂、牙签、缝衣针、火柴棒、铅笔芯、白发等不同素材创作,挑战毫芒的极限。1997年于新店自宅成立毫芒雕刻博物馆,身兼馆长、工友。
他先后完成多本知名童话微小书,如英文《白雪公主》、日文《桃太郎》、法文《小王子》、德文《青蛙王子》……作品出神入化,受到各国注目,享誉海内外。
造访他的博物馆,有如访问他40多年的创作时光。200多件作品诉说着他穿梭毫芒世界的成果,他在蜻蜓翅膀上雕20首唐诗,在一粒米上题诗,在面条上写字,在缝纫针上刻《游子吟》,还复制金庸小说经典场景,于蜜蜂的翅膀上刻下“我在绝情谷底”。
每只兔子都在一毫米左右,表情生动,栩栩如生,我必须紧贴着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好像进入兔子的世界,目击从另一个时空来到地球的兔子们,以兔言兔语欢庆兔年,听见它们嚼萝卜的声音。
从25岁起蛰伏十年
陈逢显的米雕闻名于世,灵感来自于他的妻子曾玉梅。数十年前某日吃饭,妻子开玩笑说:“你这么爱毫芒雕刻,就拿饭粒去雕吧!”这句无心之语让他眼睛一亮,开创在米粒上雕刻工艺品之路,融合素描、书法、绘画、雕刻,于方寸间创作。
他从25岁起蛰伏十年,一下班就“在工作室做梦”,和钢针、放大镜、雕刻刀、毫毛笔相处,长达五个小时,“面对冰冷的小世界”,以细如毫毛、微如稻芒的雕刻技术,书写文字或雕塑作品,经历无数的挫折,融会贯通毫芒艺术的五艺:微雕、微刻、微书、微画、微塑。
为达屏气凝神勤于锻炼身心
(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
去年,他接受法国天文学会的邀请,在一粒台湾米上创作出世界最小的日晷,经历数十次失败才完成,获颁证书,再次震惊全球。
陈逢显深深体会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他在创作中历经许多挫折,失败是常态。如何调整心情?“扫地”,他日日打扫庭院,扫落叶,扫垃圾、扫尘土,从前院扫到后院,“扫地,扫心地。边扫边放下,扫得心无尘土,扫得一片宁静,之后才重新回到作品前,重新开始。”
梦的种子在不同时光醒来。他羡慕父亲秀丽的毛笔字,国中时期勤练书法,昼夜钻研,练就一手好字。毕业后进入稻江美工科就读。退伍后考进中央印制厂,负责整合“钞票钢版”,接触雕刻钢板用的特殊工具和精细的绘制技巧。某日,他突发奇想,在南瓜籽上刻了一幅花鸟图,受同事好评,开始深入研究毫芒雕刻。
米雕灵感来自妻子
他计划完成十二生肖的黄金毫芒雕刻系列。看着指尖的黄金兔,他说:“思索大半天,一艘龙舟在脑海航行,雕个龙舟好不好?”屋外花香随风飘来,答案在他明亮的眼睛里。
早在农历年前,专程去看他迎接兔年的作品。一头灰白的发,双眼炯炯有神的陈逢显告诉我,他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失败了100多次,终于成功雕刻出世界最小的五组“金兔呈祥”:指尖上的一只小兔子,准备吃萝卜的兔子,人类眼睛前的三只兔子,两只兔子拔萝卜,十只兔子大团圆。
毫芒雕刻需要屏气凝神,需要静心。陈逢显透过运动,强化自己的身心,早年他跑步上下班,每天跑十公里,连续跑了十年。他喜欢游泳、爬山、健走。
1986年,他以台湾橄榄核雕核舟,船的背后刻画苏东坡在赤壁泛舟的风景,还题唐诗《枫桥夜泊》。他总共刻了三个橄榄核舟,前后大约是三个月的时间,内容主要涵盖泛舟的情形,“一方面自我精进,一方面向古人陈祖章学习,以求突破。”
“此后,我常常想起那艘橄榄核舟,想把自己变小,上船看个仔细。”67岁的陈逢显回想当年,清澈的眼睛闪着光芒。我好像在他眼中看见十岁的他。
为了展现“从一粒沙看世界”,他以澎湖的贝壳沙,雕刻出世界最小的猪,每一只猪的大小仅0.5毫米;更创作出世界上最小的象棋组,每颗棋子直径0.2公分。他的每件作品都备受注目,受到赞誉。“微小领域无限宽广,生命的智慧尽在其中。”他说。
陈逢显的梦想之舟开始航行,陆续完成40件作品,1993年于国父纪馆首次展出,人们惊艳。其中《唐诗三百首》微小书:0.85公分 x 0.85公分,共38页,一万多字,世界注目。“这本书花了我两年的时光,每一首诗都深映心中,引领我找到开启毫芒世界的钥匙。”
陈逢显出生于1956年台北市一个清寒家庭,父母以卖面为生,家中有七个孩子,他排行老五。母亲忙着工作并且照顾孩子们,父亲每天持毛笔记账,他觉得十分神奇:”为什么那么软的笔可以写字?”
春日,毫芒雕刻家陈逢显传来他家院子里的花朵:含笑和桂花,“久坐闻花香”他在讯息里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此刻花瓣里也传来迎新年的声音。”
“毫芒之间,自有乾坤,每件作品都有故事。”毫芒雕刻家陈逢显沉浸于以“镜”窥天,以“小”窥大,尝试在纸、木、竹、沙、金属、树脂、牙签、缝衣针、火柴棒、铅笔芯、白发等不同素材创作,挑战毫芒的极限。
“这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失败的艺术工作;面对孤单及挑战时,要保持初心;一定要练习屏息、吸气、闭嘴,让手不会抖动,才能创作。”
看着手机里的花,仿佛又拜访他家,穿过城市的喧嚣,转入幽静曲折的巷弄,进入蜿蜒小径,行过砖雕之墙,走过三合院,来到他位于新店自宅的毫芒雕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