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津美术馆的许多细节可以看到他们的品味与用心。日英双语的年度展览传单,以日历清晰标注出展览日期与标题,精心设计的招贴画与排版,设施指南传单除了印制导游地图,介绍代表性馆藏与庭园风景,亦配置日本、中国与朝鲜三国的文化历史年表(古代—近代),有助于理解东亚文化的传播发展。
建筑庭园与家族传承
根津美术馆原是设在家族私宅,展馆毁于1945年的美军空袭,所幸藏品已被转移而得到保护。在嘉一郎二世的主持下,1954年兴建展馆,1964年展馆扩建为二层,1991年增建一层展馆。2000年嘉一郎二世的长子公一就任馆长,考虑扩建或是重建展馆,2006年委托隈研吾担任建筑师,两人一同考察各国的美术馆博物馆,最终决定拆除一栋旧馆,以新馆来提升展示与收藏空间,完善无障碍设计。
根津公一谈到美术馆发展时曾言,虽然从小知道祖父的收藏,也是到一定年纪之后才学会欣赏古美术品。这些几百年前,甚至千年前创作的文物,其特定的社会环境早已不存,在他祖父的年代,茶人是在茶室里鉴赏画作把玩器物,晨昏变换的山光水色晕染出不同韵味。如今这些文物是在封闭的空间里展示,要让当代人体会文物的美感与了解古美术的意义,展览策划须与现代语境接轨,触动观者的体验感受。
私人艺术藏品的生命
对于出生于横滨,在东京大学接受建筑教育的隈研吾而言,南青山在他的记忆里是特殊的,植被茂盛的根津美术馆庭园成为设计的灵感。1896年根津嘉一郎由山梨移居东京,买下河內国丹南藩的藩主高木家的郊野别墅,土地面积高达2万1625平方米,顺着山坡营建富有山林野趣的庭园,低处是流水潺潺的池塘。热衷茶道的嘉一郎在庭园中建有五处茶室,包括设在池塘周边的弘仁亭无事庵、闲中庵牛部屋、批锦斋一树庵、斑鸠庵清溪亭,以及以竹林闻名的药师堂。他在这些茶室里举办茶会,与同好鉴赏稀世珍品,庭园茶境与古美术品相互映衬,被誉为根津美学。
嘉一郎擅长收购与重振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尤其是铁道开发相关的企业,1905年成为东武铁道的社长,被誉为日本的“铁道王”。在政坛与商场长袖善舞的嘉一郎,也是精通茶道的文化人,晚年以“青山”为号享誉茶道界,日本的茶会不仅是文人雅士品茶论文欣赏书画的场合,也发展成为同好商人交流信息的场所。
根津美术馆由个人意愿建立的展馆,发展成为国际级的美术馆,仰仗的不仅仅是根津财阀的雄厚实力,令人敬佩的是持续培养的研究与策展能力,奠定其在东亚古美术品领域的崇高地位。截至2021年12月底,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已达7613件,包含7件日本国宝、88件重要文物、95件重要艺术品。建馆80年间增加的3000多件藏品,除了自行购入的,有不少是私人收藏家寄赠,显示他们对于这家公益财团法人的信任与支持。
喜好茶道的嘉一郎最初收藏的是与茶道相关的书画器具。德川政权落幕后,目睹日本文物流失境外,嘉一郎萌生收藏古美术品的念头,频繁出入拍卖会,因其财力雄厚,成为豪爽的大收藏家。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动乱,许多古董珍品散落民间,嘉一郎将其收藏领域扩展至中国与朝鲜,成为东亚古美术品收藏大家。1906年开始编撰藏品目录,生前收藏文物多达4643件,奠定了根津美术馆现有收藏的八大分类,包括书法、绘画、雕刻、金工武具、陶磁、漆工、木竹、染织、考古。
反省中的可持续经营
时年52岁的隈研吾没有辜负根津财团的期望,新馆于2009年落成后获得日本和国际多项大奖,吸引大批建筑界人士前往打卡考察。新馆的建筑面积为4014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以设有悬挑楼梯的门厅连接两大功能区,北侧与旧建筑相连的是展示区,上下两层共有六个展厅,南侧则是服务区,包括纪念品商店、休息室和通往地下层的楼梯。隈研吾以双坡大屋顶向日本传统建筑致敬,屋顶铺设与旧馆相似的屋瓦,刻意减小边缘厚度的悬挑屋檐,纤细的三角支撑,淡化的钢架结构,大面积玻璃幕墙等手法,营造出轻盈通透的视觉效果,与封闭的沿街外墙和建筑内敛的黑灰色彩形成对比。
源于山梨县的实业家
位于东京南青山的根津美术馆,1941年依照根津嘉一郎的遗愿所建立,可谓日本私立美术馆中的翘楚。美术馆藏品超过7000多件,十分丰富。建馆至今83年,在三代人的努力下,根津家族收藏的文物升华为根津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众乐。
东京有百多家大大小小的文化展馆,位于南青山的根津美术馆无疑是日本私立美术馆中的翘楚,刚刚闭幕的“北宋书画精华展”吸引众多仰慕北宋风雅的观展人前往。沉浸于高品味的展示空间,漫步红叶正当时的庭园,感受一个家族几代人的传承,他们将财富与爱好结合,转化为绵长的文化力。
根津美术馆是依照根津嘉一郎(原名:荣次郎,1860-1940)的遗愿所建立,设在其购置的南青山宅邸。出生于甲斐国山梨郡(今山梨县山梨市)富商家庭的嘉一郎,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热心社会事务,成年后投身政界。虽为家中次男,因长兄一秀体弱多病,转而由他继承家业,将原名“荣次郎”改为“嘉一郎”,参与明治维新时代兴起的铁路、保险等实业与金融投资,崛起成为甲州财阀的首脑人物。
根津美术馆建筑集中在沿街部位,超过四分之三的面积保留为庭园,也是最美的露天展场。曲径回转的老树下花丛间散布着石雕与青铜文物,漫天红叶下的天神七梅祠,有着根津家纹的特制鬼瓦,门厅清透玻璃前石雕佛像宁静的面容,玻璃幕墙映射出四季流转的庭园,咖啡馆里光影婆娑的和纸与一片青绿的窗外,隈研吾以建筑的语言诠释根津美学,恒久不变的美是自然的生趣,场所凝聚着根津家族的记忆。
根津美术馆被誉为富有日本禅意,隈研吾自称为“负建筑”,认为现代建筑往往强调空间而忽略使用者路径,他借鉴日本传统庭园的设计,关注人在空间中移动的感受。当访客穿过繁忙的十字路口,进入根津美术馆的主入口,左边是拙朴的新月石舟,右边是50米长的青灰石板路与黑色鹅卵石,左侧是排列整齐的淡黄细竹竿,右侧则是摇曳生姿的青竹,遮天蔽日的屋檐下,甬道尽头的光吸引着脚步,访客从南青山的购物天地,静心步入东亚古美术空间。
根津美术馆自2009年新建筑落成后,大大改善了展览和收藏空间,2012年起每年举办七次展览,结合自家藏品与借展珍品,富有创意的策展主题与展示方式,吸引年轻群体和远道而来的西方访客。此次引发轰动的“北宋书画精华展”,有史以来第一次同时展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的三件传世珍品——《五马图卷》《孝经图卷》和《毕世长像》,是分别从东京国立博物馆和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借展,足见根津美术馆的实力与地位。
根津嘉一郎的收藏源于个人爱好,1909年前往美国考察时,受到洛克菲勒的影响,萌发将个人收藏与公众分享的意愿。1940年逝世后,其子嘉一郎二世(原名:藤太郎,1913-2002)遵从遗嘱设立家族基金会,次年在南青山自宅开设财团法人根津美术馆,不仅实现父亲的遗愿,亦使得家族规避巨额遗产税。
根津公一坦言经营文化事业不易,即使有着国际一流的藏品,任何展览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社会环境,但是成功的展览可以在观展人心中留下探索的渴望,促进展览活动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在研究、展示、设计与销售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文化事业才有可能持续。自1941年建馆至今83年,在三代人的努力下,根津家族收藏的文物升华为根津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众乐。
多年来的高品质展览培养出高素质的观展群体。在北宋书画精华展,柔和的灯光映衬千年珍品,以日英双语书写的清晰展板,亦可租用语音讲解器收听,观者顺着明确的参观指示安静地移动,不少长者携带望远镜欣赏细节,俯仰之间的喜悦感染着同行的观者,观展后意犹未尽纷纷前往纪念品商店,挑选制作精良的画册与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