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菲蛱蝶在吸吮野牡丹果。(作者提供)

期待野牡丹处处开

山坡上的一片野牡丹。(作者提供)

比赛寻六瓣花

它褐色的果实一到两公分大,形状有趣,三几个聚在顶端,像极了一堆小土陶壶。果实外面裹着褐色细毛,成熟时会从中裂开,露出紫色的肉质浆果。野牡丹的浆果是多种鸟类及蝴蝶等昆虫的食物。所以当你看到蝴蝶在野牡丹丛飞舞时,那不是野牡丹花开季节,而是果实成熟时。它细小的种子就附在浆果上,可随风传播,也可通过蝴蝶小鸟传播。

一直到现在,有时周末还会和女儿女婿一起郊游。女儿见到六瓣的野牡丹时还会喊:“六瓣!六瓣!”

花一般通过授粉者如蜜蜂蝴蝶或蛾授粉。蝴蝶蜜蜂等在采蜜的过程中成了授粉者,花蜜可说是给予授粉者的报酬。蜜蜂其实除了采蜜,也采花粉。蜜是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而花粉提供蛋白质,能作为蜂粮及饲养幼蜂的食物。

舌头被野牡丹果染成紫蓝色。(作者提供)

野牡丹的叶子全绿对生,长椭圆形,宽只有2到6公分,长4到10公分,有明显的5到7条基出脈。嫩叶的表面铺满细毛,摸上去感觉粗糙。

野牡丹是桃金嬢目野牡丹科植物。它的身份很尴尬,名叫野牡丹,但是和芍药科的牡丹没有一点关系。英文俗名是 “Singapore Rhododendron”,翻译过来就是新加坡杜鹃花,可是它却也不是杜鹃花,是本地的土生种桃金嬢目灌木。它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不是新加坡特有的植物种。

野牡丹的学名是Melastoma malabathricum, 拉丁文melastoma是黑口的意思。原来野牡丹的浆果是黑紫色的,入口后会把舌头和嘴唇染成紫黑。野牡丹的浆果一直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常把舌头弄得黑黑的。玩游戏时,中刀或中枪时就躺在地上,把紫黑的舌头伸出,死了。有时黑着舌头回家,大人不问就知道又野到哪里去了。

野牡丹枝桠多,而且常常会生成很对称的Y形。是做“拉士的”(弹弓)的好材料。只要把枝桠砍下,稍稍整理,在把手处缠上一些布或胶皮,绑上两条脚踏车轮胎皮和一块皮垫,就是一把“拉士的”了。我打鸟不行,不过却喜欢把来菜园偷菜果的猴子,打得呱哩呱叫的。有一次,弹弓没带回家,挂在菜园的寮子里。不料第二天被猴子捷足先登,拿到树上去玩,还好猴子还没学会用弹弓。

野牡丹的儿时趣事

“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畔,多美丽啊……” 这是上世纪50年代流行到70年代的一首歌《杜鹃花》,现在懂得唱的人也许还在,但是唱的人越来越少了。和这首歌一样,以前本地常见的野牡丹,曾几何时已经不多见了。

野牡丹紫红色的花一般是五片花瓣,但是偶尔也有六瓣或七瓣的。以前孩子还小时带他们去郊游,为了增添情趣,会和孩子比赛看谁先找到六瓣的野牡丹。老爸我比孩子高,也较熟悉野牡丹,是当然的赢家,但是却要常常假装没看到,让孩子先喊: “六瓣!六瓣,我赢了,我赢了!”

不给授粉者花蜜

可做弹弓的野牡丹枝桠。(作者提供)

但是最近几年,国家公园局开始“重新野化”(Rewilding) 所管理的地方。野牡丹有幸是被选中的植物之一。于是,我们开始在公园、道路旁、公园连道及树林边沿看到野牡丹。假以时日,当杜鹃花开满中台等地时,我们岛国也野牡丹处处开,到时就可以向来访的客人大大声地说 “这是新加坡杜鹃花!”

野牡丹有较独特的授粉方式。它不靠提供花蜜给授粉者来达到授粉的目的。野牡丹花不产花蜜,它提供给授粉者的是花粉而非花蜜。它的花粉隐藏在雄蕊顶端封闭的药室里,需要靠授粉者振动雄蕊的方式来释放花粉。所以在野牡丹盛开时,你不会看到蜜蜂或蝴蝶在花间飞舞。一般蜜蜂或昆虫很难采集到野牡丹的花粉。只有木蜂类 (Carpenter Bees) 才能以这种振动授粉方式 (Buzz pollination) 来刷集花粉。

野牡丹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耐旱,耐酸,对病虫害的抗性强,所以能在郊野比较贫瘠及酸性土壤生长。以前本地开阔的山坡或树林,路边河边都可见到。漂亮艳丽,花开在顶端,紫红色的花很吸人眼球,每朵有五片花瓣,一到五朵成聚伞花序。花期很长。

朱背啄花鸟在享用野牡丹。(作者提供)

野牡丹的叶子也是我们常用的止血药。小时候常在菜园帮小忙,皮得很,常擦伤刮伤,流血时常把身边的植物当药用,采叶子揉烂敷在伤口上。蔓泽兰野牡丹都是上选。前一阵子,在外号富士山的武吉巴督邻里公园散步,看到一名印尼女佣扶着一位老太太散步,来到野牡丹丛时,停下采了几朵野牡丹嫩叶。我好奇问她采来做什么用,她说日前烫衣服时,不小心烫到手,这叶子可治疗烫伤。哦,长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