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原本是七成卖服装布料,三成卖窗帘面料,如今是八成卖窗帘面料。
免费导览团认识金文泰
虽然儿女已接手生意,王宝珠每天还是会到店里待个半天,那里就像她的第二个家。
王宝珠笑言:“我是在1981年嫁过来的,所以特别记得这个年份。”王宝珠和先生黄恺全继承生意,如今门口挂着的招牌加了一个英文名“The Curtain Atelier”,但仍保留原本的“金文泰建成服装布庄”,那是他们对第一代人的尊重。
金文泰建成服装布庄的老板娘王宝珠(69岁)告诉《联合早报》,她的家翁黄温殿和家婆刘玲是中国福建永春人,南来新加坡后做过好些小生意,如买卖茶叶。1960年代黄氏夫妇在乌桥头(合乐路后段)摆摊卖布料,后来搬到锦茂区开店,1981年再搬到金文泰中心第442座。
金文泰邻里有许多有故事的商店,非营利组织“我的社区”(My Community)每月第四个星期六、日,推出免费的“我的金文泰文史导览团”。完整的导览路线会经过乌鲁班丹路、废弃火车轨道、斜阳大道邻里中心等。全程约三小时,以英语讲解,可通过网站:mycommunity.org.sg报名。
金文泰建成服装布庄在1981年迁至金文泰中心营业,40多年来见证这个社区蜕变成热闹商圈,布庄也顺应时代转变,改售窗帘布料,提供订制服务,并由第三代来经营。店里一些熟客后来变朋友,他们的子女也来光顾布庄,邻里温情代代流传。
“这里的老员工都跟了我们二三十年,像一个大家庭。一天没有来,我会觉得好像少了什么。我们天天见面,了解彼此的性格,真的是比亲人还亲。还记得冠病疫情阻断期间不能开门营业,我们开了一个WhatsApp群组,每天晚上8点就透过视讯谈天说地,聊今天去了哪里,晚上吃了什么,有时一聊就是一个小时。”
如店名所示,建成服装布庄早期卖的是“热门货”,如花布和棉布,以及做睡裤的条线布。这些布料来自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纱布)等地,沙发布有的从欧洲进口。随着懂得缝纫和找裁缝做衣的人少了,人们多买成衣,店家于是引进更多做窗帘的面料。
虽然生意经营得不错,他们并不打算开分店。王宝珠和先生都认为,亲力亲为,给予顾客最好的品质和服务,生意才能一代传一代。
一些熟客后来也成为朋友,即使搬离金文泰,还会来探望王宝珠,让她倍感温馨。老顾客从乌丝变成白发,小朋友转眼长大又成了新顾客;亲切的问候和长辈般的建议,这就是邻里商店的人情味。
包括建成服装布庄在内,金文泰早期有三家布庄和窗帘面料店,很多人要做窗帘时会想到那一带逛逛,顺便到对面的熟食中心享用美食。另外两个店家已结束营业,只剩下建成服装布庄一枝独秀,如今第三代黄诗恩和黄诗伟也加入家族生意。
从车窗帘布到订制窗帘
尽管面对网店竞争,王宝珠认为实体窗帘店仍有生存空间。她分析道:“到店里可以触摸、感觉窗帘面料的质感,也可亲眼看到是什么颜色。网上买的有时尺寸不符,比如一些房子装修后天花板变低了,或者有突出来的装饰。”
待老员工如家人
王宝珠说:“从前组屋的窗口小,很多人会买布回家自己车制窗帘。随着屋子面积变小,很多做成落地玻璃窗,让空间看起来更宽敞,就需要更大幅的窗帘,得由专人来做。现在我们不只卖窗帘面料,也提供各类不同材质和设计的窗帘,如百叶帘和卷帘。”
延伸阅读
谈到30多年来的经营之道,王宝珠说:“ 我对颜色和设计感兴趣,会为顾客配搭不同的窗帘面料,像加一些蕾丝,或结合两种图案的面料。现在年轻人要求更高,要配合设计主题和不同功能。我们要跟上时代,得多看杂志书籍和上网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