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湖公园和新加坡植物园的不同,好比民间草堂和皇宫大殿之对比。后者有很多外来植物品种,胡姬花就是深宅大院之属,被尊为新加坡国花;裕廊湖公园草根性较强,设计与植株不忘与旧时相连结,有甘榜风情,令人勾起美好的往日情景。
板根现象是热带雨林乔木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由乔木侧根外向异常生长形成,随着树木的长高而加大,从树干基部辐射生出,形状像木板,有支撑庞大树身的作用。
我对大自然是有兴趣的,但向来止于随机认识和学习就好,懒求甚解。好奇心也是有的,同行者若回答我一二,我便只听一二,如此罢了。或者给自己的疑问提供莫衷一是的答案。这一回,刘老师是非一般的为健身而步入林道的同行者,我对他怀抱期待,这是朝圣心情的由来吧。
除了昆虫、鸟类还会产生蕈类,接着被吸引来的是根瘤菌,如此环环相生,促进倒木腐朽速度,加速植物生长。而倒木腐烂后还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能让土壤不易被雨水冲刷掉。说穿了,倒木的生命力仍在,仍在继续贡献它的价值,促进树林繁荣。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啊!
这正是我曾想过,给自己的答案是有关当局没有空处理或者行动中、计划中,或是等着倒木自行腐烂成为土地的肥料等等。刘老师说的却不在我猜测中。我这不时因记录而落后队伍的,只听到学员转述一句:“老师说倒木是甲虫等生物的食料。”其后结合网搜我进一步得知:昆虫因倒木而来,而鸟类又被昆虫吸引。原来倒木接触地面,不同阶段的腐朽,会孕育出不同的生态系。
在草堆中有一条并不醒目的小溪,宽不到30公分,长度却有1.4公里,流速很慢,据说这是刻意营造的生态小溪,生态小溪设计理念想必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苔藓、地衣等水生植物,原生动物、微型生物等都会纷至沓来,它们在溪流中各取所需,人们则可以从中观察它们的生长,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和谐环境。
我们一群“城市生活的自然写作”工作坊的学员,第一次跟着刘克襄老师走入华莱士步道(Wallace Trail),朝圣般的心情竟油然而生,难道我在潜意识里希望修成什么正果吗?而“圣”为何者?叶?树?刘老师?
树木的气根落地也属于植物界的自助行为。当气根到达地面后会木质化,长成新的“树干”支持树冠。这也是不动声色扩大领域、自我壮大的方式,导致最后独木可成林;比起狗儿大大咧咧抬腿撒尿,宣告领地所有权,高明斯文太多了。
投入大自然对我已经不只是健身而已,希望能多认识些花草树鸟,起码要叫得出它们的名字,一旦他处邂逅会有相见欢的惊喜。
几次跟随刘老师进入大自然,深切感受到朝圣容易,修行难,不可能成就于朝夕之间,但至少给兴趣之门开了一道缝,好奇的触角已经往外伸,伸向生态和环境领域了。
一次出行纬壹科技城,拜会了立足于波斯陶沼泽(Portsdown swamp)中的一棵枯树。那是一幅令人动容的画面。从外观看不出树身的生机,只见它一身光秃花叶无存仍坚持立着(由此我联想到“老兵不死,只会逐渐凋零”),提供自己作为鸟类的游乐场、歇脚处,甚至住处,它的生命价值值得高度肯定。因为它,因为湿地,这里也是赏鸟的好去处。我们到访时是个周末,斑马鸠、绿蓑鹭、中白鹭、白喉翡翠、白腹秧鸡、颊黄臀鹎、珠颈鸠、蓝喉蜂虎、三宝鸟等多种鸟类先后来到,像是赶赴一场盛会,让我们直呼眼福不浅。
裕廊湖花园还有一个吸睛美景,那是满地落下的林投果。有的完整落下,但已熟透,轻易可取下果瓣;有的自行裂开,散落开去。一瓣瓣黄灿灿,美艳无敌的果肉,大不同于暗沉色泽的外皮。刘老师说林投果可以食用,我忍不住捡了一瓣又一瓣的果肉。有人递了个塑料袋来,我便老实不客气地捡了一袋,说也许可酿成酒。可爱的伙伴们竟都当真,个个等着我的成果。(最后的结果是我把老硬,无法咬动的带核果肉煮了,味道像地瓜汤。)
在裕廊湖花园又看见倒木,这回也许数量稍多,它们被排列出一个简单的形态,像装置艺术。
可以食用的林投果
一直以来,大自然里最最吸引我的是老树,尤其是根茎暴露在地面的。刘老师指着一棵红茎无花果树,它的树干稍扁而粗壮,说这是板根,板根现象。这个名词让我心里一动,曾经拍过从树根处延伸而立起如木板的照片,当时不明所以,眼下意外让谜题得解了吗?果然是的,得知真相后心里颇感喜乐。
我这半路闯入的老移民,感觉神经较为迟钝,凡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就是心中的大自然,无论天然生成或人为经营,都喜欢亲之近之,无甚差别心。若硬要我从中选出较喜欢的那一个,简直为难。
有人说板根是雨林中的大脚怪。哈哈!好有趣的形容。板根现象可说属于植物界的自助行为吧,为了活下去,为了屹立不倒。
气根达地后木质化
到庙里求神问佛,有一定的程序,上香、陈述事由、掷茭杯得神明的意思,是最基本的。而跟着刘老师这尊生态佛,不待提问,随他目之所见,他脑子里的知识就随口而出。例如看到倒木,他问:林子里的倒木为什么仍留在林子里?
湿地不远处是一片平畴绿野,像是铺上了一大块干净平坦的绿毯,要不是太阳在头顶肆意放射光芒,要不是我身在团体中,真想抛开束缚纵身跃入躺卧其间。
解开板根现象谜题
领路人刘克襄来自台湾,是常年关心生态环境的自然写作者。才来一个多月,就像识途老马带领着岛国居,且居有年的我们在缤纷的林间道游走,以慢节奏的行色亲近本土性的形色。每次出行,都能初步认识二三十种植物,聆听的是关乎树林里的故事,增长了见闻。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有人这么说。
台湾作家刘克襄今年8月起受邀担任南洋理工大学驻校作家,期间举办“城市生活的自然写作”工作坊。作者为学员之一,在他的带领下,走入岛国的自然生态区,发掘大自然之美,也增长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