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0年是“摸索”,2021年是“适应”,那2022年即是“习惯”了。随着疫情缓解国境开放,我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摄影记者捕捉的不再是空荡荡的公共场所或是一张张戴着口罩的脸孔,而是如同疫情前的画面,许多活动开始恢复大规模实体举行,包括体育赛事、国庆庆典、宗教仪式等等。

今年的国庆庆典在滨海湾浮动舞台举行,庆祝新加坡建国57周年。当“红狮” 在高空出现,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捕捉跳伞队员降落的精彩瞬间。(梁麒麟摄)
CH-47F型重型直升机替代CH-47D型契努克直升机,首次在今年的国庆庆典上亮相并演示低降作战任务。直升机可下降到距离水面仅三米的高度,让海军潜水员跳入水中作战。(何家俊摄)
热带地区气候多变。纵使乌云密布,阳光总能找到缝隙,穿透厚厚云层,把明亮和温暖带给大地,仿佛疫情阴霾逐渐散去,重现曙光。(陈来福摄)

只是我们都知道,疫后的日子看似“不变”,其实都“变了”,大家更懂得珍惜当下。

地铁汤申—东海岸线第三阶段11个地铁站于2022年11月13日正式通车,卫生部长王乙康(右二)和同为三巴旺集选区议员的傅丽珊和维凯,以及约100名居民试搭这条地铁线。图为王乙康等人向车厢外的民众挥手打招呼。(李冠卫摄)
黑枕燕鸥(Black-naped tern)是唯一在我国定期筑巢的海鸟。(蔡家增摄)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兴化庙宇隆重庆祝的大日子。以后港11街联合庙内的青云庙为例,弟子们会抬着坐在轿子里的神明到附近出巡;神明回銮后,乩童和弟子会参加蹈火仪式,最后按指定阵图操演。(龙国雄摄)

如果不是这一张张摄影记者捕捉下来的画面,许多新闻事件也许你我已淡忘了。这些照片,都是《联合早报》多位摄影记者今年的杰作,他们跑在新闻最前线,第一时间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和脉动,以敏锐的观察力及巧妙的构思,将最触动人心的那一刻凝固在照片里。

今年国庆庆典全面恢复,“万众一心,携手前进”,庆祝新加坡57岁生日。绚烂的烟花照亮滨海湾的夜空,将现场气氛推向沸点。(唐家鸿摄)

这些事件形形色色,无论是佳节欢庆,文化民俗活动,举国参与的盛事,影响民生的政治措施,甚至是意外惨祸等等,当你回望时,其实都已成过去式。

记忆,是斗不过时间的。

今年1月发生的双胞胎命案令人不胜唏嘘,11岁的兄弟被发现卧尸在武吉知马上段的沟渠里,父亲被控谋杀罪。嫌犯被押回案发现场,重组案发过程,一度停下脚步回望。(王彦燕摄)
体育赛事绝对需要现场举行,除了竞技,也需要观众的欢呼声。10月举行的这场新超联赛赛事,有人欢喜有人难掩失望。(卓祾祎摄)
农历七月,流动歌台在芽笼的一条小巷奏起流行曲,吸引公众围观。(叶振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