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上摩洛哥的土地,就感觉到这里是一个生态环境优雅,街道整洁,市政管理井井有条的城市。我希望凭借这篇游记,还原马拉喀什地震前的风貌,以及介绍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刚好今年3月才到过摩洛哥,包括马拉喀什。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君主立宪制的阿拉伯国家,主要语言是摩洛哥阿拉伯语、哈桑尼亚阿拉伯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族群99%是阿拉伯-柏柏尔人。宗教以伊斯兰教逊尼派为主。经历伊德里斯王朝、阿拉维王朝,1956年独立。其面积总约计7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人。
来摩洛哥之前,有朋友问说你们旅游回教国家,是不是参观清真寺?其实,我们只去了上文提到的两个清真寺,其他行程是体验大自然风光,游览历史古迹遗址,参观老城区的风土民情等。这趟摩洛哥旅游,也是一趟名符其实的“颜色之旅”。为什么呢?我们见到了蓝天、白云、白雪皑皑、青翠的田野、大西洋和地中海碧绿的海水、汹涌的白浪、老城区“白城““红城”“蓝城”、撒哈拉大沙漠的金黄细沙等等,这难道还不是“颜色之旅”吗?
参观库图比亚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它是马拉喀什标志建筑和最大的清真寺。原建于1147年阿尔莫哈德王朝,后因发现建筑未正对圣地麦加方向而被拆除;为纪念击败西班牙人而于1195年在原址上重建。据网站资料,地震发生后,清真寺有部分墙体受到破坏,但整个尖塔却屹立不倒。
我们飞经卡塔尔多哈,抵达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西班牙语的意思是指白色的房子,所以这里也称“白城”,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气候宜人,市容整洁,市政建设井然有序,让游客留下美好印象。我们路过哈桑二世清真寺,来到被旅客当成知名景点的里克咖啡馆(Rick’s Cafe)。这家咖啡馆内按照电影《北非谍影》里的情节装修设计,在咖啡馆里可以体会到法式的浪漫情调。
更换小车前往沙漠边缘,再改骑骆驼慢行,体验行走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感受,金黄色的细沙一望无际,沙丘起伏,既新鲜,又惊喜!夕阳西下时刻,大家观看沙漠日落,难得一见的美景!
我们朝着直布罗陀港口城市丹吉尔(Tangier)进发。它位于摩洛哥北部,面向地中海,联通大西洋。非洲大陆西北角的地理位置让丹吉尔港占据直布罗陀海峡西面入口,是重要的海上货运通道。离丹吉尔市不远的大西洋岸边,有一处大自然洞穴,当地人称之为“大力神洞”,它是千百年来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洞虽不大,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个洞穴的洞口轮廓竟酷似一幅左右对调的非洲地图。从洞口窥视大西洋汹涌澎湃的海浪拍打岸边岩石,煞是壮观!
沿着公路进入阿特拉斯山,托德拉峡谷矗立在山腰东部,峡谷高300多米,宽仅10米,是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从峽谷走过,四壁岩石林立,一缕阳光射入谷底,还有一条小河流穿过河谷,河水清澈见底。走在谷底,寒气袭人,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金黄色的撒哈拉大沙漠
迷宫般的非斯
续往“斯帕特尔海角灯塔”,它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斯帕特尔角,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分界点眺望西班牙,东面是地中海,西面是大西洋,而对岸正是西班牙。
我们参观了这里著名的阿甘油(argan oil)工厂。过后,漫游老城的渔港,这里有许多售卖海鲜的摊贩,海鲜种类繁多,有些还提供现杀现煮服务。这里的天空、地上有很多巨型海鸥,自由自在地飞翔和停息,蔚为奇观。
经过超长距离车程,大巴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丘陵起伏,沿途橄榄树在两旁整齐排列展开。在贝尼迈拉勒(Beni Mellal)小镇吃午餐,接着攀越Rir山脉,经过瑞士风情小城伊夫兰(Ifrane)小歇喝咖啡。傍晚时分,来到非斯(Fes),建立于公元8世纪,是摩洛哥第一座皇城。
最近天灾频繁,9月8日,北非国家摩洛哥(Morocco)深夜发生7.2级大地震,造成千多人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地震震央位于山区伊吉尔(Ighil) ,距离南部主要旅游城市马拉喀什(Marrakesh)以南约70公里,老城多幢房屋倒塌。
离开丹吉尔,往拉巴特(Rabat)方向前行。拉巴特是摩洛哥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参观了拉巴特最有名的地标建筑哈桑塔(Hassan Tower)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Mausoleum of Mohammed V)。陵墓建于1971年,此建筑被认为是阿拉维王朝现代建筑的典范。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和他两个儿子(国王哈桑二世,即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爸爸,和阿卜杜拉亲王)的灵柩,就放置于陵墓底层。
12天行程转了一圈,我们又回返卡萨布兰卡,途中在一个湿巴刹购买当地特产——腌制的橄榄,有黄、紫蓝和黑色三种。
离开非斯,途经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后被罗马人占领的古罗马遗址瓦卢比利斯(Volubilis)。1755年,瓦卢比利斯在大地震中毁灭。
旅游大巴一路奔驰在大西洋沿岸的公路上,前往萨菲(Safi)。大海一望无际,白色的海浪涌向海岸线,卷起层层浪花,非常壮观。沿着大西洋海岸抵达索维拉(Essaouira),它是发展于18世纪的北非防御港口城市,城市以同时期欧洲防御城堡为蓝本,加上北非地方特点建造而成,于2001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红城”马拉喀什有非洲最繁忙广场
续程前往杰迪代(El Jadida),游览马扎甘军事要塞。这是葡萄牙人16世纪早期在大西洋海岸修筑的殖民地建设,保留着欧洲与摩洛哥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色彩。
“白城”卡萨布兰卡、“红城”马拉喀什、金色撒哈拉大沙漠、 “蓝城”舍夫沙万……摩洛哥除了有大沙漠、清真寺,还有蓝天、白云、白雪、青翠的田野、碧绿的海水,自然风光壮美,历史古迹宏伟,生态和风土民情多姿多彩。
收拾起兴奋感恩的旅游心情,祝愿刚刚经历地震洗礼的“红城”马拉喀什和灾区的人民,在政府和友国的协助下,能够尽快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
正值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登上老城区的城堡,近距离感受大西洋深蓝色海水的无边无际,水天一色,还有层层白浪冲击岸边礁石的壮丽景色。人生能有几回在大西洋观潮?兴奋啊!摊贩贩卖各色各样的精美手工艺品、绘画等。傍晚,我们在大西洋海岸欣赏日落美景,感觉太幸福了!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最热的沙漠,总面积约930万平方公里。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绰号沙漠的门,是摩洛哥南方中心城市,在非洲第二高雪峰高阿特拉斯山脉南部,再往南走便是沙漠地区,旅游巴士攀山越岭,穿越海拔2260米的Tizi n’Tichka山口,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雪山的雄伟和壮观!
作为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现在摩洛哥三大城市之一,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有一千多年历史,分为老城、新城和新市区。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中世纪风格城市之一,城里有1万2000条街道交错密布,就像一座迷宫。到处都是传统手工业如染色作坊、皮革加工厂、各种手工作坊等。我们登上两处高地俯瞰非斯,再由当地导游带领我们穿街走巷,走马观花地游览老城区,的确令人瞠目结舌,脑洞大开!
我们接着前往马拉喀什(Marrakesh),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远处群山白雪皑皑,享有“南方的珍珠”之称。创建于1062年,城市建筑颜色以红褐色为主轴,故有“红城”之称。人口有90多万人,有整个非洲最繁忙的杰马艾夫纳广场(Jemaa el-Fna Square),广场上人山人海,播放着耍蛇人的音乐!老城区于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与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相邻对望的是哈桑塔,建于12世纪阿尔默哈德王朝时期,当时国王准备在此建立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因国王离世未得以完工,宣礼塔只建了44米,原计划高度为86米。在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中,清真寺的大部分建筑坍塌被毁,现在只剩下部分宣礼塔及300多根石柱。哈桑塔的一侧墙壁是残存的古墙。
接着向村庄阿伊特本哈杜(Ait Ben Haddou)进发。它是一处于中世纪兴建起来的乡村防御工事,属世界文化遗产。地处摩洛哥南部阿特拉斯群山之中,守卫着一条穿过撒哈拉沙漠的重要商业路线。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利用烘干的泥士建成的建筑群,一直是非洲最杰出的建筑精品。河边筑有高高的城墙,拱形的城门前有两棵高耸的棕桐树,这里拍了20多部好莱坞电影。隔天,我们就要进入撒哈拉沙漠了!
感受首都拉巴特的威严
午餐后,前往沿着悬崖建造的哈法咖啡馆(Cafe Hafa),咖啡馆1921年开业至今,位置优越,远处就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一边享受咖啡香,一边静静地观看海潮和翱翔的海鸥,人生难得几回这般享受啊!
“蓝城”舍夫沙万不忧郁很梦幻
“白城”卡萨布兰卡复刻电影场景
继程前往蓝城舍夫沙万(Chefchaouen)。以前的认知,蓝色是忧郁、烦恼,但是,在这蓝色的城市里穿行,你马上就会喜欢上它。这里所有的建筑,包括门窗、阶梯、墙壁,全都刷上蓝色涂料。踏入舍夫沙万,就像进入了一个蓝色梦幻之境。这里由于地处北部山区,气温较低,路上有上坡和下坡路,大家尽情拍照,不亦乐乎。今夜如果有梦,梦境肯定是快乐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