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七年之久促成的中欧投资协定,上周被欧洲议会高票正式冻结批准程序,直至北京取消对欧盟相关单位和人士的反制为止。欧盟出乎意料对中国展现强硬姿态,近期持续动荡的中欧关系再陷低谷。这份投资协定是否山穷水尽,还是有望“柳暗花明”,备受舆论关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上周五就批评欧盟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坚称中国的反制是对欧盟搞制裁对抗作出的必要、正当回应,预告中国撤销对欧制裁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由于欧洲议会此次冻结投资协定不具法律效力,欧盟及欧盟27国政府尚未表态支持,尽管带来不确定性,但不意味着投资协定注定告吹。欧盟内部应该也清楚,不论是制裁中国官员或冻结投资协定,都只是在人权议题上象征性摆出姿态,以期占领道德高地,并无法实质改善新疆问题。

去年12月末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一度被中国舆论视为“外交胜利”,避免欧洲倒向美国。但随着白宫年初易主、美国总统拜登对华改打“人权牌”,欧盟3月带头宣布制裁中国四名涉疆高官,为1989年以来首次对华实施制裁,招致中国加码制裁欧盟10名人员和四个实体。这一斗法波及原本有望明年正式通过的中欧投资协定,顿时陷入可能破局的变数。

在中欧一轮制裁反制裁后,中国高层频频与欧洲国家领导人展开对话,试图稳定中欧关系。就在欧洲议会冻结投资协定两天前,中国总理李克强就与意大利总理德拉吉通电,称中国高度重视同欧盟的关系,希望双方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签署生效。

中国对欧政策维持不变,中欧投资协定能否重启批准程序,将取决于欧盟内部利益及意见能否有效整合。冻结并不意味着丢弃,下一个观察点将是:中欧能否找到方法,让相互的制裁措施与投资协定脱钩,届时才可能有望盼来柳暗花明。

中美全面爆发战略对抗之际,中国更看重中欧关系中的地缘政治面,希望借投资协定绑定双方经济关系,以弱化美欧传统的跨大西洋盟友体系。中美科技战下,欧洲也是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中国目前40%的高科技产品就仰赖欧洲,投资协定有助提高中国技术竞争力及迈向自主性。

历经数年的美欧贸易纠纷近日缓解之际,王毅以不点名方式批评美国,指某超级大国过去几年大搞“本国优先”,挥舞单边制裁大棒,给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造成严重干扰破坏。他并提醒欧洲当时正是中欧共同站出来,防止世界走向对抗和分裂,凸显双方在特朗普时代曾经利益相近。

尽管未能力挽狂澜,中国目前对欧的讲话基调并未过于强硬。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前天在中欧投资协定被冻结后首度发声,就表示中国始终将欧盟视为伙伴而非对手,认为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大方向和主基调,释出受挫后目前尚未放弃挽回中欧关系的信号。

另一方面,投资协定对德法意等欧盟大国更有利,好处在欧盟内部分配不均,导致各国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及务实性。有分析预测,波罗的海三国和捷克等与中国有芥蒂的欧盟国家,很可能因美国因素让投资协定继续搁浅。

王毅在会上也难掩对欧盟的失望,称北京不曾想到欧盟会制裁中国,对欧盟制裁中国涉疆官员感到震惊。

中国目前继续对欧释出善意并保持战略耐心,让中欧投资协定落地的大门保持敞开。但投资协定未来能否解冻,最大的障碍其实在于欧洲议会以中国先放弃反制作为重启批准程序的前提,指向中国无法妥协的国家主权安全底线,让双方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回旋空间。

王毅当天在北京出席慕尼黑安全视频会议时也强调,中欧投资协定不是单方面的照顾和恩赐。新疆问题则事关中国主权安全,欧洲一些人将不同性质的问题任意挂钩,“把经贸问题政治化,这不可接受,也绝对行不通”。他并提醒,在中欧之间搞政治对抗和经济脱钩,不符合欧盟利益,也不可能长久。

同时,投资协定触礁将导致欧盟错失中国市场和经济利益,以及在华投资和知识产权得到更大保护,对欧洲是否真能贯彻“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对华策略,也是考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