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大陆的香港青年洪佩思称,在反修例风波、冠病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香港青年就业难度增加,也都体会到不能墨守成规,必须多方面去寻求发展。她鼓励香港年轻人跳出原有圈子,勇敢做出更多尝试,她也相信发掘大陆市场,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建设,会是将来港青的重要选择。
梁国铿和洪佩思指出,他们的同学中不少其实从未踏足大陆,并不清楚当地发展状况,对大陆认知只是通过社交媒体,电视新闻和身边的人。
洪佩思的一名亲戚早前赴大陆创业,事业正缓步上升,这对她多少有一些启发。有志在健康相关领域发展的她,未来也打算结合大陆发展进行职业规划,“比如从事健康领域的工作,在Spa健康中心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等”。洪佩思说,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大陆有着庞大的健康养生产业需求,包括调理、运动、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未来相关产业将大有可为。
此外,对于鼓励与支持香港青年赴大陆发展,港府和社会各界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支援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梁国铿赴大陆就业的同学尚不算多。他告诉《联合早报》,自己在朋友群中算是大陆就业市场的“开垦牛”,经常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工作中的经历,帮助在香港的朋友们了解大陆现在的发展状况。
宣传及教育等工作有待加强
作为高度开放的城市经济体,香港经济发展既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也面临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内部问题,社会贫富差距近年进一步加剧,年轻人的上升渠道变窄、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尤为突出。
在深圳自主创业的港澳居民,符合条件者可享有各项创业补贴,其中一次性初创企业补贴标准为1万人民币,合伙创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社保补贴和场租补贴可享有最长三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总额最高3万元。
由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九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它在2017年升级为中国国家战略,使命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释放改革红利,支持港澳融入中国国家发展大局,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等。
80后黄躍中是一名在粤创业的香港青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归国后,他发现国内二次元创作、国漫创作等虚拟文化市场有很大的市场空缺,于是决定赴粤创业,2016年创立广州梦映动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打造触漫的项目。
黄躍中鼓励湾区青年融入到湾区发展建设中。他指出,与香港相比,大陆的居住与生活压力相对较小,香港青年可以先尝试申请一些大企业的大湾区实习机会,了解一下本土文化,此外,现在很多中国国内企业都希望实现国际化和全球化,向外拓展,港澳人才可以作为大湾区的桥梁,帮助湾区企业发展海外业务。
各地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推动更多港人到大陆生活与工作。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大陆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香港特区居民超过37万人。
调查:七成12岁至29岁年轻人不愿到大湾区发展
另一名港青洪佩思,今年初也通过网上招聘,获得赴大陆实习的机会。24岁的洪佩思毕业于香港教育大学的健康教育专业,目前就职于深圳观澜湖集团旗下的养生中心,负责健康生活理念传播等相关工作,这正好与她的专业有密切关系。
在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大陆缺乏认同、偏见日益加深的情形下,鼓励港青将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大陆的建设,从中寻找机遇,是促进港青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
他坦言,未来的职业发展会将大陆城市作为首选。在他看来,尽管两地在制度、文化、工作模式上都存在一些差异,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陆机遇众多,发展空间广阔,不同职业定位的人群,都可以找到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
在港发展难度增 赴陆就业料成趋势
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受访时说,他们一直支持港青在大陆就业与创业,此次也积极响应“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在市场推广、酒店运作、人力资源、营销策划等方面,为香港年轻人提供涵盖面广泛的岗位。
根据统计数字,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下有377家企业提供2887个职位空缺,相关企业接获超过1.8万份求职申请。
梁国铿大学修读体育运动与休闲管理,进入这家公司符合他的职业规划方向。香港政府近年推动港青赴大陆就业与创业,推出一系列相关措施,梁国铿的这份工作,便是港府开发的大湾区大陆就业岗位之一。
朱鼎健则认为,香港年轻人对大陆缺乏了解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学校教育、媒体报道等方面长期存在短板,有些年轻人没能形成应有的家国认同,对大陆新的发展变化也没有全面认识,导致不少港青的视野有限,考虑自身事业发展的眼光也不够长远。他认为,改变只能是一个长期的引导过程,须要着重从教育、传媒等领域加强改革,让新一代的青年真正了解大陆,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和视野来参与国家的发展建设。
广东也积极配合港府计划,并给予实际支持。今年3月,广东发布的《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支持开展“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对参加人员提供最高每月1000元人民币(208新元)生活津贴,最长可领取18个月。
梁国铿的同学中,有些还在寻找发展方向和定位,但因为各种因素,大多对赴陆就业犹豫不决,洪佩思则称,香港青年大部分时间会使用网络社交,从中看到一些关于大陆的负面信息,久而久之也就对大陆印象不佳,影响他们到大陆就业的意愿。
24岁的梁国铿今年自香港一所大学毕业,经过一番斟酌,他决定赴中国大陆发展,进入深圳观澜湖集团旗下一家酒店,成为众多“北漂”港青的一员。
虽然陆续有港青在这计划下到大湾区就业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港青对大陆的心理距离、制度文化差异等因素,依然影响他们赴大湾区就业的意愿。
负面信息影响港青赴陆发展意愿
总部设在香港的观澜湖集团,是参与上述计划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在深圳、东莞和海口兴建了旅游休闲综合产业群,三地均有香港籍员工。
深圳2019年出台的《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则提出,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在深圳创办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场租补贴、初创企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此外,广东也推出各项政策,支持港澳青年到大陆创新创业。其中,广州设立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覆盖创业各阶段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重点投资各类优质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对于在广州落户的港澳初创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和补贴等。
《香港国安法》去年7月实施以来,香港经历了新一波移民潮,部分港人举家移民海外,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像梁国铿与洪佩思这样的年轻人,近年在港府推动下,转而到大陆实习、就业与创业。
上述调查也显示,12岁至29岁年龄层的受访者中,有71%表示不愿意到大湾区工作,反映出年纪越轻越不愿意到大湾区发展。
刘兆佳也指出,香港很多年轻人没有事业野心和冒险精神,只要能在香港过得不错,已经觉得满足。不少家长也不愿意儿女离乡背井,也有能力为儿女在香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
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对于进入大湾区发展,不少香港年轻人意愿的确不大,其一是他们对大陆和中国政府有抗拒,存在不少偏见和成见,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本土主义意识更加剧了这个情况;其二是他们对大湾区乃至对大陆认识有限,一些人认为大陆不太安全,也缺乏自由。此外,薪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大陆平均薪酬比香港低,香港青年难以获得足够积蓄,回到香港买楼或生活。
今年初,梁国铿透过港府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申请公司岗位,经过面试,顺利获得试用机会,5月赴深圳工作几个月后,通过试用期,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朱鼎健的父亲朱树豪,是最早到大陆发展实业的香港企业家之一,朱鼎健本人也在广东与海南投资发展多年,他说,几代香港企业家都具有开拓创新,勇敢争先的企业家精神,而与老一辈相比,新一代港青享有更加完善丰富的政策法规支持,以及广阔无限的大陆市场空间,拥有的事业平台可以说更加优越和宽广。
香港去年公布“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支持香港青年人到大湾区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
改革开放初期,到大陆投资创业设厂的港商以投资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朱鼎健说,新一代北上发展的香港青年也有着鲜明的集体特色,在个人发展方向上,如今选择北上发展的香港青年,更多是从事现代服务业,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包括文化创意、互联网科技、金融贸易等。
去年政府施政报告中,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公布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其中提出参与计划的企业,须在香港按香港法例并以不低于月薪1万8000港元(3126新元)聘请目标毕业生,派驻他们在大湾区的大陆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政府会按企业聘用的毕业生人数,发给企业每人每月1万港元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
洪佩思此前常到大陆旅游,对大陆并不陌生,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她认为,与香港相比,大陆物价水平较低,居住空间大,左邻右舍非常热情,人民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在大陆工作与生活的优势。
大陆机遇多市场大吸引港青
在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缺乏对大陆的认同感、偏见日益加深的情形下,鼓励香港青年在大陆寻求发展机遇,是促进港人融入国家发展的举措。
对于三地人才流动,尤其是港人赴陆就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指出,随着大湾区的发展,陆港交通和通讯越来越方便,彼此联系更为密切,更多大湾区企业将到香港落户和发展,港人在大湾区发展成功的事例也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香港反对派被“打倒”后,对大陆的负面宣传活动将减少,而本港发展机会又不能满足年轻人需求,在这个情况下,他相信会有更多香港年轻人愿意在香港或大湾区,从事与大湾区相关的工作。
不过,尽管港府做了不少工作,并提供实际的资助,但相当一部分香港年轻人并不将大陆列入个人发展的选项。据网媒香港01报道,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4月16日至21日以网上问卷形式访问了6270名12岁以上的香港市民,结果显示58%的受访者不愿意在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大湾区工作,愿意的有21%。
黄躍中受访时指出,他的公司创办初期只有10人,发展至今团队已有220人,公司打造的触漫APP聚集超过5000万用户,动漫原创作品超过1亿部,目前在国内动漫创作细分市场位居首位。
“不过,这个过程只会是逐步发展起来”,刘兆佳称,鼓励港青投身大湾区发展,还需港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支援,更多香港企业参与其中,招聘年轻人到大湾区开拓业务;同时,在大陆发展的港人,也需要获得更多“国民待遇”,包括与大陆居民等同的社会保障、出入境管理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