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校外补课行业出现地下化势头,教育部也表明正在制定具体指导意见,预示可能对私人学科培训产业展开新一轮整治行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对新出台的减负措施的有效性存疑。他指出,根本的问题在于中高考制度仍是以分数评价学生,而减负要求和中高考评价制度的导向不一致。
在新学年开课前,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各地要在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
《意见》已提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通知》则进一步收紧条例,避免学生因考试成绩被等级化。新出台的措施包括,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教育部也在记者会上提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阐明,教育部坚决禁止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的学科教学或补课,并将严肃查处。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中国官方今年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阐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以及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部分舆论认为,在中国竞争激烈的考试选拔制度下,双减难以消除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焦虑。
中国教育部昨天在新学年开课前,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进一步强化双减政策的部署。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各地要在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
中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指出,教育部正在对此制定具体指导意见,下一步将出台针对性举措,认真查处违规问题。
教育部在《通知》中,对近期的舆论作出回应,提出要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大幅压减考试次数。《通知》列明,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则可安排一次期中考。《通知》也明确禁止以测试、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压减考试次数的措施,将先在中央和各省确定的双减试点地区开展。
教育部在会上通报今年1月至4月发布的“五项管理”规定(即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实施情况时,便披露减负政策落实的难处。一些地方出现政府和学校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家长学校协同不到位的问题;比如仍有不少家长在学校作业外,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
在“双减”政策有效性受争议的背景下,中国教育部进一步收紧条例,宣布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笔试,并禁止将课后服务转为集体教学或补课,防止学生校外补课的压力变相转移到校内。
中国官方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旋风式打击校外补课产业;但有迹象显示,部分业者已转入地下,高度隐蔽的一对一家教行业可能兴起。
熊丙奇认为,家教行业难以杜绝,官方能做的无非是禁止在职教师当家教,和禁止有组织的上门家教,而目前已有这方面的条例。
迹象显示部分校外补课业者转入地下
舆论担心,在校外补课行业被打击的情况下,家长可能把校内的课后服务视为替代品,使补课的负担变相转移到校内。
舆论担心补课负担变相转移到校内
他举例说,家长可以私下请保姆为孩子辅导作业,官方难以检查这种个人安排。他强调,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改革中高考评价制度,以减少家长对补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