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压力加大,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再要求“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是强调“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力挺民企,称民企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要让他们消除顾虑、大胆发展。

从稳就业到促消费,在扩大内需各项措施中,民营经济的存在都不可或缺。据统计,中国一半以上税收、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超过八成城镇劳动力就业都由民营企业贡献。

然而,过去三年间的防疫封控严重扰乱民企生产秩序,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展开的行业整顿也令互联网和教培等行业风雨飘摇,对民营经济信心造成重创。《金融时报》报道称,去年有多达500家中国企业将总部迁至新加坡或在新加坡注册,数量远高于前几年。

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报告首先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为此,官方将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武汉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受访时建议,除了通过基建投资来拉动内需,决策层也应加大对服务业的减税降费力度,给予相关企业补贴和优惠贷款,并在有条件的城市发放消费券,同时推动服务业供需两端加快复苏。“只有当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才能重塑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原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冸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显示官方清楚意识到问题所在,接下来就要看能否将有利民营经济的政策落到实处。

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报告首先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为此,官方将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学者:要激发市场活力 政府须给民企更多自主权

在本次换届两会上,新晋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强预计接任总理,主掌中国经济大局。李强长期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工作,白士泮寄望这名被企业家评价为“接地气实干派”的新经济掌舵人,更切实地推进改革。他说:“李强一方面更了解企业面对的问题,一方面也更受习信任。希望他能进一步为企业松绑、推动内需恢复。”

白士泮分析,随着经济增长动力从外需转向内需,政府必须给民企更多自主权,激发市场活力。“中央政府提出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下,中央在多大程度上会放权?地方的执行能不能跟上?如果政策没有执行到位,最终只是纸上谈兵。”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星期一(3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联合早报》提问时,强调消费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也凸显在外需疲弱的大环境下,提振内需将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尽管今年首两个月中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大幅反弹,但上星期日(3月5日)公布的官方经济增长目标仅为5%左右,低于许多市场人士预测,反映官方对今年整体形势并不乐观。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二(3月7日)公布的数据,中国进出口数据已连续四个月负增长。新加坡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受访时研判,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去年支撑中国经济的出口,今年很可能变成经济增长的拖累。“因此,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焦点是如何有效扩大内需。”

中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期间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直言,中国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包括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等。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比去年增加82万人。中国政府计划将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较去年提升100万人至1200万人,同时维持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左右。

“展望全年,消费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官方也将财政预算赤字率从去年的2.8%提升至3%,并将地方新增专项债额度从3.6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7108亿新元)增至3.8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并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工程和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谢栋铭说,扩大内需的第一步是改善就业情况,从而提升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如何通过政策发力确保足够就业空间,是政策制定者面对的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