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暖的春天似乎有些短暂,随后的好几天阴雨绵绵,很快就要进入炎夏五月天。根据过去两年经验,夏天好像拖长了,一直酷热到9月底,才进入湿冷的秋冬季节。
台湾今年的春天有点不一样,冷气团来得多。最近两周,台北气温有时冷至14摄氏度,有时热到31摄氏度,日夜温差往往多达10摄氏度,天天体会乍暖还寒的滋味。
在公园赏花的台湾老百姓,和我所认识的每一个台湾人,都热爱生活,也让人感到温暖,无奈面对大环境的寒风,他们就只能选择把握小确幸吗?
在22摄氏度的和熙春风中,连我这个过客也感受到在台北生活的小确幸。明天和未来太遥远,能在这样的春日与亲友同游、赏花畅谈,人生几何?
面对乍暖还寒的两岸关系、台美与中美关系,台湾的政治领袖何时才能超越政党竞争、凝聚共识决定两岸路线,同时与中美两强建立互信,让宝岛老百姓迎来春暖花开的和平安稳日子?
首先,国民党的总统候选人还在难产中,敢不敢承接马英九只有不到一成民意支持的“九二共识”路线,跟主流民意对撞?
至于马英九在访陆行程展现亲切暖男本色,宣示“中华民国”和示范“一中各表”后还备受礼遇、受民众欢迎,固然掀起了和平暖流,但也面对两大“冷气团”。
台美自1979年断交后,这几年非官方交往确实更热络。美国两党如今都一致挺台,强调“民主对抗专制”论述,通过络绎不绝的议员访台团,一再提升议会外交和智库外交。但大环境气候已有变化,台美关系在和暖同时也面对“冷气团”。美国显然迫切希望重启中美沟通与合作,不愿刺激北京,无论白宫或行政部门都低调处理蔡英文过境。
马英九走访中国大陆、蔡英文过境美国之旅,都在星期五(4月7日)结束并返台。客观评价,马英九的和陆路线、蔡英文的亲美路线,确实都有了实质提升和突破。
北京也丝毫没有示弱,多个官方部门和官媒都对美台关系大泼冷水。除了进行强硬政治表态,在台海区域执法进行实质突破,也在军事上释放不示弱也不启战的姿态,面子和里子兼顾。
被誉为都市绿肺的大安森林公园,看到很多花,也看到很多赏花人,感受到疫情复苏后台北市民真切的生活样貌。我看到每棵树都在忙。杜鹃花、木棉花、流苏花、苦楝花和油桐花都绽放了,从2月一路开到4月的樱花也在风中摇曳。
过去几天,看着台湾前后两任总统马英九和蔡英文“双英出访”,感觉目前两岸关系和台美关系的大氛围,似乎也是乍暖还寒。
我依然殷切期待着一树一树花开的人间四月天。趁着台湾儿童节(4月4日)假日的好天气,骑共享脚踏车到大安森林公园欣赏盛开的杜鹃花、也到台湾大学和忠孝东路一带看沿途火焰般怒放的木棉花。
另外,大陆高层这回热切接待马英九,口里不提统一,改说期望两岸团圆;但未来一旦底牌掀开,还是坚持“一国两制”和加速促统,国民党若坚持“和陆”路线,会不会再被打成中共同路人,2024年总统选战还选得下去吗?如果独立会引战、维持现状不可能永远持续,台湾人的惧统和拒统心理如何化解?
蓝绿恶斗、两岸紧张、中美对抗,短期内都看不到尽头,许多台湾人都很纳闷,每天看政论节目和政治人物高来高去,明明对各种课题都不乏睿智洞见,为何就是无法化为改善问题的行动?
两岸民间交流也还未融冰,据称今年6月大学学期结束后,在台陆生人数就归零。全球疫情复苏后,两岸自由行或团客旅游也未放行。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发现许多台湾受访者和朋友们对大环境都很无奈,也对政治相对冷感。他们更关心年轻人买不起房子、老年人住在危老建筑的问题,为何过去23年来政党轮替已经三轮,依然没有实质改善?他们也担心两岸一旦开战,现在的生活方式、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
亲美与和陆对台湾都很重要,问题是两种路线在台湾内部难以平衡,被理解为双英对决,而不是双英互补。执政的民进党被视为扛起亲美抗中大旗,在野的国民党则被贴上疑美亲中标签。
游园的市民则很悠游。许多亲子在草坪搭帐篷露营,有母子坐在公园木椅闲话家常,有三五亲友席地野餐;也有人弹着吉他唱着民谣、有人在遛狗和遛乌龟;还有一群摄影发烧友架好“大炮”相机,守候着台湾独有的五色鸟翩然飞入林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