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出口变化。

和低迷的民间投资一样,中国外资形势也并不乐观。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为1903亿美元(下同,2539亿新元),显著低于2021年的3340亿美元以及2020年的2531亿美元。考虑了外资撤出因素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OP)数据,则比商务部数据更严峻。

不过,出口增速与其他相关数据间存在明显落差,也引发争议和质疑。例如与中国出口相关性较高的韩国和越南,3月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3.6%和13.2%。此外,今年春节过后上海、浙江等港口出现集装箱空箱堆积情况,也引发坊间对中国外贸的担忧。

面对持续加大的外贸压力,中国各省市从去年第四季起陆续组织企业包机出海抢订单,美国、欧洲和东南亚成为中国商团的主要目的地。

今年以来,中国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加大力度吸引民间和海外投资。中国高层领导在接待新加坡、法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导访华时,也将加强经贸合作设为会谈重点之一。

广东东莞广声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所领受访时说,由于疫情影响到今年初才逐渐消退,过后又碰上春节假期,导致前期积压订单集中到3月交付。“但这个情形不会持续很久,这批货做完了生意就淡了。”

“我们有十几个货柜的订单要赶,最近全体员工都在加班加点,还请了70个临时工。”

消费和投资承担更重要作用

中美关系紧张令外企承压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3月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时也强调,民营经济如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更公平的对待,将为跨国企业在华投资注入一剂强心针。他说,外资乐见“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4月中旬开幕的广交会,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都创下新高,但目前已回收的1万5000家参展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订单下降、需求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广交会记者会上坦言,调查结果和官方预期一致,反映今年的外贸形势严峻复杂。

世贸组织本月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将增长1.7%,高于之前预测的1%,但仍低于去年2.7%的增速。尽管美国通胀水平看似有所缓解,但美国联邦储备局大概率将在5月再度加息,进一步抑制消费者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本月中旬也警告,虽然欧洲经济近期表现尚可,但整体增长趋势正在减弱,面临遏制通胀、维持经济复苏、维护金融稳定三重挑战。

位于广东深圳的碧誉化妆品配件公司董事长武江告诉《联合早报》,今年来公司接到的出口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近四成,农历新年以来,公司在广东和湖南的两个工厂都在赶工交货。

他说:“中国人讲究见面三分情,现在中美贸易脱钩论甚嚣尘上,我们作为风头浪尖上的外贸企业,更要和美国客户加强联系。我们要了解客户的想法,才能保住自己的竞争优势。”

谢栋铭进一步预测,3月的出口高增长并非常态,中国出口很可能在第二季再度下跌。“3月份表面的光鲜数字没有办法掩盖欧美经济的回落,4月广交会数据也显示,欧美订单并未显著增加,这对中国出口不是好消息。”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指出,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外需走弱,同时叠加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

随着中国重开边境,上海车展再度迎来大批海外参展商,新增投资也随之而来。(新华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亚细安(中国称东盟)等区域市场,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欧盟商会副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告诉《联合早报》,冠病疫情暴发前,中国以高水平的制造业,以及稳定可预测的高效供应链获得欧洲企业青睐。但三年防疫封控对供应链的干扰,迫使欧洲企业探索分散生产基地以降低风险。“我们必须(和中国政府)认真讨论如何重塑供应链的韧性,从而避免去年的混乱局面再度发生。”

俄罗斯东南亚成为 出口新增长动力

为欧美市场供应音响设备的美国商人孙博文(Philip Richardson)抱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中国制造的产品也随之承压。“美国政客和媒体持续丑化中国形象,并呼吁美国企业移出中国,这对我们这些还留在中国的外贸企业,以及我们的客户造成很大压力。”

中国美国商会上周公布的最新调查则显示,109家受访在华美企中,超过半数对中国前景表示乐观,但87%对当前中美关系感到悲观,较半年前高出14个百分点。有27%受访企业正重新考虑将供应链转移至其他国家,比上次调查增加21个百分点。

受访外商指出,尽管他们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疫情期间在中国生产受阻,叠加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都令他们对在华投资的决定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中国今年初重开边境后,广交会和上海车展等国际展会再度迎来大批海外参展商,新增投资也随之而来。在刚刚落幕的上海车展期间,德国车企大众就宣布投资10亿欧元(14亿7000万新元)在中国设立电动车研发和采购中心。

广声生产的玩具、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标签等多种制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翟所领说,去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来自欧洲的订单就大幅减少;今年来美国订单也减少两成左右,供需两端均走弱。

和同样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越南相比,中国出口表现更好,则可能是因为前期积压订单集中释放。

新加坡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指出,亚细安虽然是当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但占中国出口比重仍只有15.8%,还不到美国的16%。“如果全球经济回落,东南亚也难以独善其身。仅凭俄罗斯和一带一路国家,难以抵消欧美日需求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冲击。”

在发达经济体需求相对低迷的背景下,俄罗斯和东南亚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增长动力。3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速高达136.4%,对亚细安出口也大涨35.4%,增幅较前一个月提高27.1个百分点。

在中国放宽防疫管控后,今年第一季度消费需求大幅回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然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前值和市场预期,为经济复苏之路增添更多不确定因素。

武江去年11月到新加坡参加亚太美容展,今年3月又飞到意大利博洛尼亚参展,接下来还计划到日本、法国、美国和摩洛哥等地,把缺席三年的国际展会一口气补全。他特地为美国安排大半个月行程,沿途拜会新老客户。

在供应端,美国联储局加息导致零售企业存货成本提高,企业为减低库存而减少采购;在需求端,经济不景气令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转而购买更多低价产品。翟所领担心,联储局再度加息将促使美国客户继续减少订单。

除了外需疲弱,持续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是悬在中国外贸企业头上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寄望中国官方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外国企业也期待决策层提振消费者和民营企业信心,打造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

孙博文在广东番禺经营一家音响设备厂,随着积压订单基本交付,他决定在来临的“五一”假期给工人放七天长假。比起眼下订单减少,他更担心中国议题将随明年美国总统大选逼近而持续升温,引发美国进一步打压来自中国的产品。这也让他决心开拓更多产品线,降低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国出口占比持续提高

针对3月中国出口表现优于韩国,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韩国出口产品链过于集中在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产品。这类产品在同期中国出口中,也同样因全球需求下行影响而表现低迷,反倒是箱包、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新三样”(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出口增长主力。

冠病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逐渐消退,令碧誉这样的外贸厂商业务触底反弹,并直观反映在出口数据上。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的出口额在3月同比大增14.8%,结束此前连续五个月的跌势。

中信期货研究最新报告也指出,进入4月后空箱情况缓解,国际集装箱运价已止跌回弹,亚洲、非洲多条航线运价较2019年均值上涨20%。

碧誉生产的化妆毛刷主要销往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市场。武江披露,上述市场订单都有所增加,预计4月出口额就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疫情过去,大家对化妆的需求又回来了。我跟员工说,我们要把失去的三年时间赚回来。”

中国出口在3月大涨14.8%,打破市场悲观预期,也拉动中国第一季经济超预期增长。但多组出口数据“打架”,也引发外界争议和质疑。中国出口的逆袭是触底反弹,还是昙花一现?外贸承压之际,外资能否对经济带来更大推动作用?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又将如何应对疫后新局面?

中国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3月底回应,集装箱堆积原因包括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等。多数分析师认同这一观点,指尽管有外需下滑因素,但过去两年间集装箱空箱生产供应过剩,是导致空箱堆积的主要原因。

彦辞认为,目前中国政府的政策更倾向于制造业等外向型行业,对内需扶持力度相较不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消费需求反弹能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这也会影响外企投资信心。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国出口中占比从25%上升至32.9%,以亚细安上升幅度最大,而传统出口重心市场欧美日的贡献则持续下降。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和邵翔预计,在中美竞争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将逐步取代欧美日,成为中国最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上周在记者会上指出,去年欧盟对中国投资接近100亿美元,较前一年翻倍。但若扣除德国车企宝马一笔因疫情而延期两年落地的沈阳建厂投资,去年欧盟对华投资实际同比大减40%。

欧盟商会今年6月将发布对在华欧洲企业的商业信心调查。伍德克披露,愿意留在中国的受访企业比重从去年的41%降至35%,计划在中国以外设立生产基地的企业则从8%增至10%。

3月出口增幅不仅打破市场预期,更带动今年第一季中国出口止跌回升,同比增长8.4%。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幅也在这匹黑马的拉动下攀升至4.5%,优于分析师预测的4%。

随着过去三年拉动中国经济的出口前景转弱,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和投资,转而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