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在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等领域都在稳步推进,力图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但在火箭发射效率和成本控制、“星链”建设等领域,中国还明显落后美国。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老板马斯克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计划相比,中国航天更显得任重道远。
纳尔逊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在太空领域发展迅速……我认为中美实际上正处于一场太空竞赛。”他担心如果中国航天员抵达月球,中国可能会突然说,“这是我们的领土,你们别来”。
中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4月25日晚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4月26日凌晨与中国空间站“天宫”组合体的三名航天员会师。4月30日,“神舟十七号”的三名航天员将返回地面。不仅如此,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六号”已进入海南文昌发射场,将在5月初发射升空,显示中国航天技术正拉近与美国的差距。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年2月称,中国目前正积极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但中国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星链”。2023年7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宣布启动“楚天”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并将在今明两年发射九颗卫星组成业务验证星簇,2026年至2030年进行规模组网,完成300颗卫星组网运行,提供可见光、高光谱、红外等多类型全时相遥感服务体系,最终达到全球范围10分钟以内的即时业务响应能力。
据吴伟仁介绍,中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对地球4000万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国“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
不过,如果美国的阿尔忒弥斯二号和三号任务能够在2025或2026年成功实施,美国将能抢在中国之前再次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保持其宇航第一大国的地位。
2017年,美国政府正式批准旨在让宇航员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该计划原本打算在2024年前将宇航员平安送往月球并返回,并建立常态化驻留机制,为未来的火星载人登陆任务铺路。不过,直到2022年12月,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中的“猎户座号”飞船才完成无人绕月飞行任务,2024年已无可能完成宇航员登月任务。今年1月,美国航天局再次推迟载人登月计划,宣布载人的阿尔忒弥斯二号和阿尔忒弥斯三号的任务,将分别推迟至2025年9月和2026年9月执行。
延伸阅读
就在神舟十八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纳尔逊(Bill Nelson)警告说,中国近10年在太空领域的发展进步相当惊人,美国若不积极采取行动,中国将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超越美国。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4月24日透露,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七、八号任务。嫦娥六号将执行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试验。中国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为载人登陆火星开展相关技术验证。
尽管中国一向否认与美国进行太空竞赛,但中国在航天领域显然并不甘居美国之后。2021年,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他还称,中国还将对一颗数千万公里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2004年1月,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年来,该工程发射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完成了 “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开始推进探月四期工程。
从近些年中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看,纳尔逊有关中国可能超越美国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要说中国航天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能赶超美国,可能也是夸大,因为航天科学牵涉面广,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并非短期就能大见成效。纳尔逊强调中国追赶的紧迫感,恐怕有催促国会给美国航天局多拨经费的意图。
纳尔逊指中国要宣布对月球拥有主权,可能不符合事实;但他认为中美在进行一场太空竞赛,却不算夸张。实际上,中美确实都在加快派遣宇航员登月的步伐。
早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就成功登上月球,那时的中国还在搞文化大革命。50多年后,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仍有些步履维艰,中国却在大步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