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强认为,中国海军仍要向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学习,但就目前智能化的发展而言,已到了必须在伦理道德层面对人工智能决策有所约束的阶段。

中国“虎鲸”大型高速隐身无人艇,在珠海航展首次公开亮相,表明中国积极探索无人装备在未来海战中的创新运用。

其实,早在2021年第13届珠海航展上,“虎鲸”就以简陋的模型亮相,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时隔短短三年,“虎鲸”就以实体参展,中国对于无人化海战的重视可见一斑。

受访中国大陆学者认为,从丰富舰队对抗手段的角度而言,“虎鲸”的出现具有革命性意义。但台湾学者强调,“虎鲸”的智能化水平尚需观察,能否自主决策才是评估其战力的关键指标。

亓乐义分析,现有的无人作战平台大多处于需要人遥控的“弱智能”状态,各国差距不大。中国还在产能与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智能化却是美军的优势所在。

李亚强指出,“虎鲸”装备了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装备反舰导弹、防空导弹或反潜武器等,高度强调实用性。

延伸阅读

央视军事报道称,“虎鲸”装备有探测能力极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执行探测、制导等任务,还能搭载无人直升机。

北京军事专家、前海军大校李亚强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虎鲸”是一种近海作战攻击性平台,使用方式极为灵活,可以发挥类似空军无人机“忠诚僚机”的角色,“既可以充当保护基地与舰队的盾,也可以执行编队突击的矛”。

“忠诚僚机”是一种自主无人机编队系统,可用于执行对有人驾驶平台来说过于困难或危险的任务,在有效保护母机的同时丰富了己方的侦察与攻击手段。

台湾军事专家亓乐义受访时指出,作战模式向无人化转变,意味着无人作战平台的数量乃至功能都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智能化才是衡量无人作战系统战力的关键。

美军X-47B舰载无人机已实现无人操控的自主空中加油,由人工智能控制的F-16战机“维斯塔”至少也进行了20多次模拟空战飞行,但尚无信息表明中国也进行类似测试。

据新华社星期一(11月11日)报道,“虎鲸”总长58米,宽23米,排水量500吨,最大续航力达4000海里(7408公里),具有高速隐身的特性,具备超视距火力打击、防空反导、搜潜攻潜等无人自主作战能力。

《解放军报》上个月刊文称,西方军事强国高度重视无人力量发展规划,表面上是无人作战平台的全面广泛运用,背后折射出现代战争作战模式正向无人化转变的趋势。

从现场照片看,“虎鲸”采取了三体船型设计,造型科幻,有利于抗风浪,与美军“海上猎人”无人反潜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与后者不同的是,“虎鲸”艇身内倾,明显采取隐身化设计,且由于吨位较大,有效载荷更多,功能也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