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怡龙具备音乐素养,且常年研习气功,这种种内修在他作画时,自然化成独特的气韵反映在画面上。他这次的画展,依旧着力于表现花鸟,认为这题材尚有很多有待发掘的奇颖之处,媒材则首度尝试采用扇面、色宣,接受落笔布局、章法结构和施彩空间的挑战。

但他内心有一股迫切感,画展办得更勤了,距离上次不过两年时间,这次交出了近20幅新作,包括大横幅180x365厘米的《金瓜图》,加上一些旧作,洋洋洒洒构成了可观的“指趣墨韵”个展。

地点:华中文化中心展览厅(681 Bukit Timah Road)

种种内修化成独特气韵

不用笔而求之于手,指画自然有它的局限和不确定性,但也正因为手指难以蓄墨,必须随蘸随画,致使线条时断时续,趣味独特。此外,脱离了“工具”的束缚,兼之“十指连心”,指画家更可以直抒胸臆,奔放于陈规之外,创造独特的表现形式,取得毛笔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票价:入场免费

5月14日(星期日)下午2时吴怡龙现场指画示范。

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日期:5月14日至16日

办一个画展有多难,吴怡龙心里最清楚。首先要积累足够多的作品,然后事无巨细他都亲自操持,找场地、布展、印制请柬目录、裱画……他的一些大幅作品,大至340x137厘米,还得千里迢迢到中国拜托能人巧匠装裱,单是通关程序,就可以搞到他焦头烂额。

中国当代书画家宋雨桂曾评吴怡龙作品“法度严谨,又具清新灵动之趣,清纯雅逸之气”,又指他“指画直逼其父,后生可畏”。其实吴怡龙自小随父亲习画,无论技法、用色、构图,自有一脉相承的统一性,但又有个人的意趣情韵。他指甲指肉并用,手掌手背正、反、翻、转、拍、抹,潇洒畅快,对线条的掌控、用墨浓淡的拿捏、下手速度的轻重快慢,都久练有成,胸有成竹。

画家说:“继承吴派指画特色,在传统中画的基础框架上展现清新婉约、典雅古朴的意境,是我要延续的指画探索之路。”

吴怡龙说:“很多人会问,明明有笔,为何用手?指画不用笔,不是说笔不好,但我们追求的,是不同于用笔作画的特殊效果,尤其由于指掌的凹凸不平所产生的自然残破,是指画的精神和特色。”

他的迫切感来自继承弘扬父亲——著名指画家吴在炎儒雅脱俗的“吴派指画”。他最近在华中校友会开班授课,也是出于这种迫切感。“指画虽然在中国唐代就开始出现,但父亲画风画法根植南洋,自成一派,如果无法在这里薪火相传、开枝散叶,是很可惜的。”但指画难教,学的人也不多,吴怡龙唯有更发奋努力。他虽以音乐为专业,但这两年完全退场,潜心作画教画,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