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返场曲目是《丹绒加东》等本地风格的曲目,南艺学生们又一个个生龙活虎起来,迎来一个新加坡版的“接地气”。特别值得表扬的是那名担任献花的小女孩,原来她打起木琴来好棒。其他好几名担任全场打击乐的古筝手,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
最后一首作品是彭修文大师的经典曲目《乱云飞》。以前只知道王晶的马头琴拉得很好,没想到她的京胡也那么令人惊艳。有点可惜的是南艺学生好像有些疲劳,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缺乏了京剧音乐的棱角,可能本地学习华乐的学生对京剧音乐还是比较陌生吧?也可能我对彭修文所指挥的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演奏印象太深了。
王永吉身材不高,动作不大,眼睛炯炯有神。每一个手势都那么精确到位,每一首乐曲都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个电影镜头画面。没有什么高深莫测或故弄玄虚,只有那真实的生活和音乐的美感。
王永吉是我以前在上海时最佩服的电影音乐配乐指挥,尤其在乐队现场演奏与电影画面的拿捏配合方面,深得行内的尊敬。
下半场的第一首作品是周成龙的《闹花灯》。相对于整场音乐会来说,《闹花灯》显得比较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和声或复调的变化,旋律清晰,锣鼓喧天,很贴近原汁原味的民间风情画面。
第二首乐曲也是王丹红的作品——古筝协奏曲《如是》。乐曲大致是叙述南京秦淮歌姬如是的一些传奇故事。年轻古筝演奏者郑怡雯音色古朴典雅,技术表现也专业。稍可惜的是,或许挑选了协奏曲中某些部分所组成的所谓精简版,使得音乐缺乏古典奏鸣曲式的对比性及作曲构思的完整性。
音乐会开场的首个曲目是王丹红的《太阳颂》。女作曲家运用不同的变奏手法,把原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发挥得淋漓尽致。南艺学生们在王永吉的指挥下,表现得热情充沛,张力十足,生动展现出天府之国壮丽河山的动人景象。
第二首乐曲是金复载的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南艺华乐主任黄晨达的二胡音色极佳,温暖而带江南的情怀。第一乐章将结束前,黄晨达在突然断弦的状况下,一把抓过旁边学生的二胡也居然将乐章完成。第二乐章换过新弦后,黄晨达在演奏快速的技巧片段时,依旧发出深具韧性的音色,非常出色地表现了作品中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第三首瞿小松的《神曲》虽然也是精简版,但因为原曲是组曲的形式,所以受影响并不大。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吹管乐演奏家乔海波,技艺精湛,音准控制恰到好处,舞台经验丰富,指挥王永吉四两拨千斤,用了很简单实用的手法,就处理好似乎很复杂的音乐,很好地诠释中国作曲家八九十年代现代音乐风格。
4月12日,王永吉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指挥南洋艺术学院华乐团的音乐会“名家名曲汇南艺”中,显示了他这方面的独特艺术造诣。
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