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菁艺社画廊总监何劭斌受访时形容,“艺术登陆新加坡”好比在小镇开五星级酒店,做不起来,是否出于好大喜功,如果将艺博会定位在三星级酒店,是否更能符合藏家的消费档次?原本预定今年11月举行的全新艺博会Art SG也宣布延后一年,今年唯一办成的小型艺博会是由STPI主催的“聚焦东南亚”(S.E.A Focus) 。
原定今年1月举行的本年度“艺术登陆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突然垮掉,是艺术市场一枚重磅炸弹,不仅严重影响了新加坡的声誉,过去八年有关单位所投入的大量金钱与努力也打水漂,令人质疑:该艺博会是否过度野心勃勃,我们的人口规模与艺术消费人口终究支撑不起这样档次的市场?
“艺术登陆新加坡”叫停
国家美术馆 研究新加坡艺术史
本地第二代雕塑家韩少芙(76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慨叹:“老一辈艺术家跟时间赛跑,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有点成就,尤其第一二代,在新加坡艺术环境那么低落下,在没有很好的条件下发展,能够生存下来也不容易,主要靠自己。如果他们的大环境与条件更好,艺术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挥,也可以过得更舒适一些。”她观察到年老艺术家普遍处于“郁闷”状态,“对大环境无法发言,唯有默默承受,靠自己的努力。”
陈维德透露,国家美术馆团队正在研究不同面向的新加坡艺术史,也将开拓新的方法克服现有研究、作品渠道以及展览空间的局限,接下来的展览将会突出跨代的艺术家,包括第二代画家,详情敲定中。国家美术馆已在一些特展中展出Kim Lim、许锡勇和王良吟的作品,也曾委约林育荣、李绫瑄、Zainudin Samsuri和已故庄心珍创作。
新加坡美术馆正在大规模维修,多几年才重新开放。陈维德说,届时将会有全新展览空间,呈现21世纪至今的当代艺术展览,本地艺术家将会展出作品。作为新加坡双年展主办单位,该馆上一届展出10位本地艺术家作品,本届本地参与者共12名。
艺术家故居不保
本地先驱画家陈文希的老房子二次易主,与画家徐悲鸿在本地的江夏堂、雕塑家黄荣庭、书法家潘受海外庐、画家张荔英实乞纳坪故居一样保不住,何劭斌问:“如果赵无极的故居是在新加坡,我们会拆吗?法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等对代表民族身份认同的文化遗产,不会去争辩要不要拆的问题。新加坡社会对艺术家故居不够关注,有否将之视为整个民族的荣耀、文化遗产而加以保留?拆了就是没了。我们是不是对艺术仍以金钱为考量?可是,艺术的价值远超经济层面。”
去过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艾克斯的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出生地,何劭斌看到由美国人出钱,当地政府保留画家生前用过的碗盘、衣服等,以故居博物馆开放给访客参观,非常感慨。
今年原定1月登场的“艺术登陆新加坡”突然喊停,严重影响新加坡的声誉,
今年的新加坡艺坛损失惨重,接连送走三位文化奖得主:李文、陈建坡、庄心珍,以及资深画家朱庆光。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行为艺术、书画篆刻、版画雕塑、油画版画,各有建树和艺术成就。他们以人格魅力与号召,影响下一代,艺术界纷表哀悼与惋惜。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陈维德博士接受询问时说,呈现新加坡艺术家作品,以及教育公众关于新加坡艺术史,是国家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的优先考量。国家美术馆专注于19世纪到21世纪早期艺术,开馆以来,在星展展厅展出超过140名本地艺术家作品,也在四楼展厅展出先驱与第二代艺术家个展:已故画家蔡逸溪、当代艺术家唐大雾、陶艺家伊斯甘达(Iskander Jalil)、已故画家陈宗瑞、已故水彩画家林清河,以及摄影家蔡斯民。他说:“这些展品横跨多个媒介,从摄影到水墨、水彩画、陶艺,以呈现本土艺术的多元性。个展对准策展团队多年的广博研究,进一步了解新加坡艺术史,填补叙事的空白。”
老艺术家“郁闷”
韩少芙与不少艺术家不只一次谈起,艺术家缺乏空间办个展的难题尚未解决。她指出,商业画廊限于空间只能办小品展,而且,如果场地不获赞助,缺乏资金,作品卖不出去,怎么办展?本地的美术馆也没提供空间给艺术家做个展,她说:“没有空间好好呈现我们的创意,将限制我们的创意,无法发挥。即使有空间作展,作品展出后也是丢掉,因为没有储藏的空间。”
新加坡艺坛今年接连送走三位文化奖得主:李文、陈建坡、庄心珍,以及资深画家朱庆光,损失惨重。
今年新加坡整体艺术市场非常淡静,不少画廊惨淡经营。何劭斌也指出,香港示威行动的波及,新加坡是否有机会“抢”到东南亚艺术市场这未来被看好的“饼干”?
令人质疑我们的人口与艺术消费终究支撑不起这样档次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