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慈欣的小说,尤其是《三体》,许多读者常会感到,其小说的情节与故事大大超出读者的想象。作为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却认为,“科幻文学的本质是现代神话。这里先谈古代神话,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不同。在古代,神话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在那时的人们眼中,神话并非是虚构的东西。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加深,神话失去了它的真实性,自然消失了。科幻文学虽然是想象的文学,但它的想象是基于科学和自然规律,它是超现实的,但不是超自然的,这些性质让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现代神话。”
人类社会:非一厢情愿的预想
关于《三体》的成就,有人说是来自“雨果奖”的肯定,有人说是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对费米悖论提出的一种解释,也即小说中的一种理论设定:黑暗森林法则。
刘慈欣说:“电影《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大成本科幻电影,它的成功很令人振奋,在我们之前的预想中,这样的成功可能是五到十年之后才能实现的。电影改编后并不完全符合我的预期,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电影和小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改编为电影当然要符合电影的艺术规律,要对原作进行改动,有时候这种改动是相当大的。但电影本身的成功毋庸置疑,所以作为作者,对这些改动我都是认同的。”
科幻作家:不是科学家
刘慈欣也提出:“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不同,科幻小说并不能预测未来。有两部以年份为名字的经典科幻小说,《1984》和《2001》,这两个年份都已经过去了,把真实的1984年和2001年与小说中的对照,就会明白我说的这一点。事实上,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这些可能性中也许有一小部分能够成为现实,但是具体哪些,这不是科幻作家所能知道的。但这些用文学所描写的众多可能性,可以开拓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超越现实的禁锢,对于真正的未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的本质是现代神话。
《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人利用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直扑太阳系,想要清除地球文明。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他说:“科幻小说是描写变化的文学,也是描写可能性的文学,它描述各种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瘟疫也是科幻小说中经常描写的题材,在科幻的想象中,瘟疫往往具有更加剧烈的破坏性和杀伤力,甚至有可能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科幻小说中的瘟疫的来源也更加复杂,可能来自太空(如《安德罗墨达细菌》),也可能来自人类自身的技术创造(如《捕猎》),这些描述可以让我们对未来可能的灾难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当然也有更多的心理准备。”
科幻文学:基于科学和自然规律
由刘慈欣的同名中篇科幻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去年上映后叫好叫座,原著小说《流浪地球》只有2万3000字,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出生在地球停止自转的“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人类为了避免被急速膨胀的太阳吞噬,在地球上安装了1万2000台发动机,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这个计划,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态。
先看看小说中关于黑暗森林法则的描述: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他说,在古代,神话是现实主义文学,并非虚构的。随着技术进步和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神话失去它的真实性。科幻文学虽是想象的文学,它的想象基于科学和自然规律,这些性质让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现代神话。
《三体》三部曲由《三体Ⅰ》《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三体Ⅰ》讲述科学家叶文洁,文革期间偶然机会加入了一个开始寻找外星人的项目,并因此找到一个叫三体人的外星人,叶文洁因为对人性感到绝望,决定引导三体世界入侵地球,人类面对了强大的外星对手和亡命之徒。
科幻作家是否要有不一般的科学常识,科幻作品能预测未来世界吗?
刘慈欣说:“现在想想,我的作品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时代在推动。科幻小说有一个奇妙的特点,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状态的晴雨表,主流文学可以在落后和贫穷的国家中产生经典作品,但科幻小说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先进和快速发展的国家,科幻小说才能受到世界的注意。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充满着未来感的国家,这也为科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让世界开始关注,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未来和星空是什么样子。”
《三体》早已成为畅销书,但科幻小说一向来不属于大众文学,能成为畅销书,是否说明中国或华文科幻文学已经走向另一全新阶段?
他说:“能够获得雨果奖我很高兴,但我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读者的肯定和赞赏更为重要。至于对费米悖论的解释,那真的不能称为一种解释,因为那只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已,没有科学的依据,更没被观测和实验证实。我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就,就是为读者描述了人类与外星文明世界接触的一种可能性,而这种想象中的未来使得读者感到震撼,并引发了他们对宇宙、生命和文明的一些思考。正如我以前多次说过的,如果一部科幻小说让它的读者做了一件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在下夜班的路上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那这部小说就是成功的。”
刘慈欣:《三体》让读者思考
《三体Ⅲ·死神永生》延续了前两部的故事,讲述人类在阻止三体世界占领地球、毁灭人类文明的侵略后所发生的故事。在故事中,太阳系最终没有逃过灭顶之灾;但主角程心和关一帆,为太阳系的人类文明保留了火种。
刘慈欣说:“科幻作家不是科学家,不可能拥有专业的科学知识,他们更多地是从科学中提取故事资源,构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事实上,科幻小说有着多种风格,有些与科技的关系并不大,更多地是在描写逻辑上自洽的想象世界。而从目前世界科幻的发展趋势上看,科幻文学也有着远离科学的趋势。”
刘慈欣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也是他影响力最大的小说。2019年,《三体》并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甚至公开告诉媒体,《三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带给他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2020年全球无可幸免,面对冠病疫情,作为科幻作家,刘慈欣又如何看待瘟疫?科幻作品能发挥这方面的启迪作用吗?
有评论家提出,刘慈欣的作品让中国科幻小说开启了一个更宏大的立意与格局,刘慈欣却认为,他对中国科幻最大的贡献,“是让科幻在中国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这之前,科幻是一个边缘的、小众的文学。另一方面,我的作品并不能代表中国科幻的主流,事实上,从创作理念和风格上来说,我的小说在中国科幻中是比较另类的,与我的作品相比,中国的科幻小说更接近于世界科幻文学的主流风格。”
作为《流浪地球》的原作者,刘慈欣又如何看待这部小说与电影?电影改编后符合他的要求吗?
门票:作家节套票($20)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获得西方社会如欧美,东方社会如日本等华文世界以外的高度认可,科幻小说可说给他带来荣耀与声誉,但刘慈欣说:“我最初写作科幻小说时,中国的科幻还处于十分弱小和边缘的状态,所以我的写作完全是面向中国读者的,没有想自己的作品会翻译成其他的文字出版。在自己的书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时,所想到的也仅仅是让美国读者知道中国也有科幻小说。对于自己的作品目前在国外所获得的成功,无论是我还是国内的出版商,确实是没有想到的。”
科幻小说:国家发展晴雨表
日期:10月31日(星期六)
刘慈欣又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的成就?
《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历来也引起读者的争议和讨论,作为作者,刘慈欣对黑暗森林法则的看法是:“就像我前面说的,黑暗森林法则只是小说中的情节,或者说是科幻小说的世界设定,它不是科学的结论,从来没有被证实或证伪。同时还应指出,即使在小说中,这一设想也只适用于宇宙中相距遥远的文明,在人类社会中它是不成立的。”
有人说,在目前的中国科幻界,刘慈欣若认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刘慈欣曾连续八年蝉联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拿过三个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2015年更以长篇小说《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时间:中午12时至下午1时通过SISTIC Live在线直播
对于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刘慈欣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科幻虽然目前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但其实质性的发展仍然是有限的。首先,中国科幻文学的受众群体仍然很小,除了特殊的例外,大部分的科幻小说读者都很少;中国科幻的作家群体的数量也十分少,最重要的是,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目前,小说作为一种文字叙事艺术正在走向衰落,科幻小说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前景是不明朗的。同时,我认为中国科幻影视将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会很快繁荣起来。
在科幻界,“雨果奖”属于权威大奖,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而且长期以来,得奖者都是欧美作家,刘慈欣是首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亚洲人,也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两项国际大奖的中国作家。2018年,刘慈欣并获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以表彰他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贡献。近年来,刘慈欣的名字更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大热,成为文学界与影视界的跨界红人。
刘慈欣:科学与幻想的无限可能
购票及更多详情请上网:www.singaporewritersfestival.com
电影《流浪地球》:不完全符合预期
作家节作者见面会
刘慈欣即将于10月31日(星期六)应邀参与由国家艺术理事会举办的线上新加坡作家节,在SISTIC Live线上平台与读者见面。刘慈欣在接受《联合早报》电邮访问时,畅谈了他对《三体》三部曲,对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与前景等问题的看法。
奥巴马:《三体》带来全新宇宙观
刘慈欣说:“今年的疫情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并非像我们所一厢情愿地预想的那样,沿直线发展,未来随时都会有难以预测的意外出现,扭转甚至打断人类文明发展的路线。而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正是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