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教吉他两年多的高文泉也有类似感受,他说:“阻断期间娱乐活动减少,平时可供休闲的场所也多暂停营业或限制人数,适应信息时代倍速生活的我们,在急剧变化下或许会不习惯,比如精神层面得不到满足,这促使艺术需求回弹;另外,这次阻断也给大家聆听内心的难得机会,让我们暂时屏蔽周遭纷扰,思考哪些东西能给内心带来真正的平静与满足,艺术就有这样的功能。相信有一部分学员,平日忙碌生活中,一直没有时间或勇气拾起吉他,恰恰是阻断期的空寂,触发他们学吉他的决心。”

实体课不可或缺

要抢课才能有课上

管理在线语言教育公司的彭丽,曾学过民谣吉他,这次将吉他重拾,她打定主意坚持下去。她说:“我喜欢吉他的声音和手摸琴弦的触感,以前毅力不够,现在有人生阅历后,明白学什么都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学一门技术一门手艺。另外,我意识到过程比结果重要,享受学习和进步过程,坚持会变得容易。我感受到手指的肌肉记忆逐渐培养出来,乐感一点点提升,很值得开心。”

疫情前李丰每周约上三次课,两次身段课,一次剧目课,基本日均一小时左右自我练习。阻断期数月内实体课程不能上,但她对戏曲兴趣不减,获悉戏曲学院复课,第一时间联系张莉,继续中断的剧目课。

疫情期间新要求

新加坡戏曲学院艺术总监张莉说,解封第二阶段前后,接到许多咨询表演课程的电话,致电者有从未接触过戏曲的人士,也有积累多年舞台经验的演员,年龄在30至50多岁之间,专业人士居多。“在这个特殊时期接收新学员,因上课人数有限,我制定了‘一对一’课程,也提高入学门槛,确保精准训练,提高学员素质和技能,以及对戏曲的认知鉴赏。”在她看来,一对一个人班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也让教学更精致化,像量身定做的小课。

朱玥鸣直言,芭蕾网课的自学体验无法与实体课相比,“怕复课后什么动作都不会做,我买了把杆和地板在家练,感觉是在强逼自己,网课难媲美在教室享受芭蕾的感觉,毕竟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互动也是享受的一部分。”

彭丽尝试过吉他网课,觉得线下课老师看得更细,能及时为她纠正手形,而且综合信息传授得更多。李丰也上过越剧网课,几乎天天在家上唱腔和戏曲发声课,她感到自己较弱势的唱腔有很大进步,但戏曲讲究唱念做打,有些技巧动作如地毯功、长水袖、甩发功等,动用到周身各部关节对肢体运动的控制力,须老师帮助纠正;另外,为保证练习时不受伤,老师得现场指导,因此李丰说实体课不可或缺。

Cheng Ballet Academy校长谭雅玲说,因学员间得保持至少三米的距离,导致每堂课可容纳学员人数减半,最小的教室仅能有五六人。“因此我多开班,增加课时数以满足新学员,新增学员中有小部分以前不是固定学员,现在变得固定;也有10%的新学生,更包括从未接触过芭蕾的新鲜人。大家经历两个多月线下艺术活动匮乏的空窗期,意识到艺术的价值,因此对艺术课程展现出极大兴趣。”

冠病疫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影响,尤其是阻断措施期间,生活像被按下暂停键。这次暂停,却让很多人重新检视自己,沉淀思绪,找回生命本该有的平衡,重投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与艺术取得可贵的连接。

彭丽把吉他当成生活的伴,体会进步的小确幸。“我想说,等我老了,可以边弹吉他边唱歌,享受音乐和友情,不做无聊的老太太,生活自会更多姿多彩。”

乐器学习也注重启蒙,高文泉说,尽管任何一种乐器的老师都不可能陪伴我们一辈子,因此培养自学能力非常有必要。“但刚接触吉他时,还是建议找一名值得信任的老师,可节省时间且少走弯路。乐理知识以及对音色概念的建立,在初期也很有必要,一名有经验的老师会让学习过程事半功倍。”

传统戏曲课迎来新旧同学,西洋舞蹈课亦然,Cheng Ballet Academy重开成人班后,几乎每堂课的预订都呈爆满盛况,要抢课才能有课上。

谭雅玲说,线下课重开初期,芭蕾老师都戴口罩和手套,除非学员有大错须纠正,否则触碰能免则免。目前老师上课依旧戴口罩,学员亦然,但学员若动作剧烈导致无法呼吸时,老师会允许学员暂时取下口罩。毕竟,芭蕾练习激烈程度堪比有氧体育运动,认真做完一小时把杆动作,足以让很多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张莉的大课至今仍未恢复,戏曲学院为确保老师和学员的健康与安全,上课人数锁定五人之内,课堂持续消毒清洁,学生进课室前得量体温,扫描SafeEntry二维码;高文泉的吉他课设定最多两名学员的上限,并根据安全距离划定教学位置,课前课后洗手。所有老师都认同,这是疫情期间艺术班和增益课的新要求,即使进入解封第三阶段,还是得制定相应措施协助疫情防控。

161120cover_1_2_Medium.jpg
疫情期间,李丰(右)在张莉指导下,辛勤学戏,参赛获奖。(李健玮摄)

付出人力财力来学戏

李丰的愿景是将三江梨园社打造成具专业水准的戏曲团体,以严谨训练和高水准演绎立足本地并走向世界。她说:“这可能需要我用余生精力和时间来达成。”

身为教育者的谭雅玲说,学院之前也设置网课,网络虽无远弗届,而且学员也更能专注,但视讯镜头中,她无法仅靠言语指正学员的错误动作,学员不如专业舞者那样了解自身身体,所以老师得亲手为学员扳到正确身体角度,给学员留下肢体印象,芭蕾课是难以避免触碰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丰10月底线上参与由中国绍兴越剧艺术发展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全球越迷嘉年华”,这是全球优秀越剧戏迷的盛会。疫情当前,主办方为戏迷特设“云擂台”海外折子戏比赛。代表三江梨园社的李丰用心选择剧目,拍摄制作数码演出视频,参加比赛,在来自20多个国家30多名戏迷的高水准竞逐中,李丰获越剧兰花奖“云擂台”风彩个人奖。这也是三江梨园社在该活动上第四度获奖,李丰感激老师张莉全程策划指导,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正由于老师高要求严标准,作品才能获梅花奖评委们好评,这也是我获奖主要因素。”

从事财会工作的朱玥鸣,年初从香港搬回本地居住,是该学院新学员,她说常得设定好午夜12时整点寄出的课程预约电邮,才能“抢到头香”。

从兴趣到专业

朱玥鸣则不以上台表演为目的,她说:“我当然喜欢观看芭蕾舞剧,尤其爱看表演细节,比如背直,转得开阔等,我学习上也很注重这些小细节,细节做到的话,我便会开心。艺术的乐趣,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能实现某些突破,这是一种内心满足。”

对是否能经由网课自学戏曲这一点,张莉指出,自学效果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有无舞台经验与鉴赏能力。“模仿是方法,但模仿戏曲表演和模拟技巧练习,要有一定程式和规范,那么这就得经过正规训练,才可使学员最终达到可登台表演的要求。我想,每位专业老师都倾向于教导白纸般的学生,这便于老师规范引导学员走上戏曲表演之路。戏曲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一系列程式动作,基本上各环节都离不开老师口传身教,这样才能达成好的学习效果,对初学者来说,我不建议自学。”

冠病疫情让我们暂时屏蔽周遭纷扰,聆听内心的呼唤,找回生命该有的平衡,重投精神和文化生活,与艺术连接。

恢复一对一、一对二的吉他课后,高文泉发现报名人数增多,有的人每周上课频率也从三节加至五六节。他的学员普遍为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从工程师到科技行业顾问皆有。

161120cover_1_1_Medium.jpg
谭雅玲(前)称赞朱玥鸣(穿蓝裙者)芭蕾技巧数月间进步良多。(何炳耀摄)

戏曲学院重启课程后,上课频率较高的确为个人班学员,尤其是以前常参于演出的业余爱好者们,阻断期间停止基本功训练,难免体能退步,演技生疏;为实现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们牺牲时间,付出人力财力来学戏。张莉说,业余演员的专业精神令她敬佩。

谈到学习目标,学员们各有计划。

“戴口罩也无法阻挡我的上课热情。”朱玥鸣说带着珍惜的心情上课,她每周来校三次,一次接连上两堂课,甚至偶尔三堂课,每周平均课时高达六堂,训练量直追专业舞者。她说:“尽管社区病例还存在,也可能有无症状感染者在周围,但生活要继续,不可能因为害怕,每天把自己关在家。戴好口罩,保持距离,做足各种防范措施,我看艺术课还是安全的。”

美国希捷科技公司亚洲产品发展部高级总监李丰,就是这样一名越剧爱好者,虽从小钟情戏曲,尤其越剧,直到2002年近不惑之年才开始学戏,一学就近20年。目前是三江会馆属下三江梨园社团长和“中华越友”新加坡站站长的她,自谦越剧唱做念打尚处于初级程度。“戏曲是刻在我心里的元素,唤起我对生命的热爱,更主要的是它对我的工作和生活起调节作用,让我在各方面找到平衡点。”

这场疫情让人们意识到艺术对生命的重要性,因此阻断措施结束,进入解封第二阶段后,不少艺术班和增益课中断数月重启时,得到热烈回响——不仅有新学员报班上课,老学员上课也比以往更频密——疫情竟催开大家心底深植的艺术之花!《联合早报》记者采访各类艺术班的老师和学员,探讨艺术班疫情期间再度火热的现象。

彭丽也觉得,尽管不能让疫情影响生活和心态,但此刻仍须把防疫当成习惯,直到疫情真正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