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点新华文学……
出生于1913年的萧遥天,原名为萧建忠,字公畏,广东潮阳人。主要著作有《热带散墨》《中国人名的研究》《食风楼随笔》等。他用心专研与推广潮州文化,因此被誉为“东南亚潮人一枝花”。 萧遥天在1920年代末与郑卓群、陈大羽等在汕头组织春阳画社及红柿文学社。1950年到香港,三年后定居在马来亚槟城,在钟灵中学和马来亚学院任教,也负责《教与学》月刊的主编工作。他在当地积极推动文学创作,参与三次马来亚全国小说创作赛的主办工作。
新华文学小辞典
在萧遥天的作品中,《食风楼随笔》便彰显在地色彩。该书是萧遥天在《蕉风》所写专栏,后集结成书。钟怡雯在《斑驳的时代光影:论萧遥天与马华文学史》中指出,“食风”的说法源自于马来语“makan angina”,新马一带华人将此用语直接译成中文和方言,称之为“吃风”,意指出游玩乐。书中可看出萧遥天在创作上对于新马元素的大胆融入与讨论。不仅如此,他在画作上也极有天赋,他与著名画家张大千相识。他第一次与张大千见面是在1935年,当时才22岁的萧遥天便虚心向张大千请教如何作画。1963年,张大千来新加坡,偶然看见萧遥天的散文集《食风楼随笔》,大赞“读惯文言,语体向来少看,唯萧遥天的语体文,百读不厌”。
萧遥天70年代在东南亚的许多地方都举办书画展,有一次与张大千再次相遇,在两人离别后,张大千从新加坡寄赠《松荫高士图》给萧遥天,除了写上“遥天道兄留之张大千爰”,并盖上“张爰”“大千居士”两枚印章。张氏表扬萧遥天,赞其“下笔深刻”,甚至“往往超过齐白石”。萧遥天在文学、文化与书画上都成就非凡,是新马华文文坛中少数的艺文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