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有幸三度接触邱菽园文物,最早是1985年,在《联合晚报》与同事韩山元、李永乐等,到邱菽园外孙王清建先生家中,整理大批邱氏书信手稿与名人字画,在晚报《大特写》系列报道,为本地报章第一次全面介绍邱菽园,备受各界注意。

据学者研究,城隍信仰在本地,有佛教化和道教化两种发展。

有缘参与同济医院150年纪念文集工作,协助整理院内旧藏文件,在一本早年往来信函册里,发现两件本地名士邱菽园亲笔信笺。

瑞于当年创办都城隍庙,当有应合民间“市场需求”的现实考量,以及佛教普济众生的人间理念,但身为文士出家,参禅诗文,仍是他精神生活的重要世界。

闲人闲语

都城隍庙建成后,瑞于、邱菽园等人常在庙内迄今犹存的大榕树下雅集诗会,为当时文人雅士聚会场所。

2013年,国家图书馆举行“邱菽园诗文展”,展出大量印章、诗文手稿与部分文献,展前曾应邀协助王先生为展品保险估价。

两件毛笔信的日期,同为1932年6月12日,都写在印有“星洲南洋漳州十属会馆”的信笺上,当时邱氏为该会秘书。

瑞于法师为佛僧,却创办属于道教的都城隍庙,因为中国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一样善于融合,所谓佛道一家之说,说明本土与外来两大宗教互相渗透与融合的普遍性。传承自中国的城隍信仰,在城乡的流传过程中,早已具备佛、道属性,并在实际生活中为二教所接受。在本地,神佛同庙现象甚为普遍,如瑞于主持的都城隍庙,主祀城隍,亦供奉地藏菩萨。

查阅该届及其后数届同济医院董事团名单,“僧痴禅”并未列名,显然董事会没有接受推荐。

邱菽园是新加坡唯一考中举人的传奇文人,曾赴北京应考,22岁回新继承父业。少年富商,诗酒风流,满腔热血,与林文庆等人创办《天南新报》,支持维新变法,失败后又为资助康有为起兵“勤王”消耗巨资。出版多部诗文集,被誉为“南洋才子”、“南国诗宗”。

没想到在同济医院里,竟然又“遇见”邱菽园亲笔信。

信笺一为当天会议签到后,因“体中抽痛,不耐久坐”而向主席报告退席的请假信。另一件为推荐信,全文如下:

著名的韭菜芭城隍庙及其分炉庙杨桃园城隍庙,为道教化的代表,庆典仪式全由道士主持,以道教科仪进行。佛教化的代表则有双林寺所管理的双林城隍庙,以及瑞于法师创办的都城隍庙,庆典仪式由佛教僧人主持,依佛教仪式进行。

诗文有情,参禅无心,一提一放,纠缠或解脱,全在心念之间。他自号“痴禅”,或许就是借以自嘲自警、自处自解吧。

“迳启者,兹本席依据向章,介绍素做公益及慈善之知友一位,参加本届董事之列,提出姓名,具如后文,敬请众鉴为荷。

新任董事丘菽园(钤印)”

诗文有情,参禅无心,一提一放,纠缠或解脱,全在心念之间。他自号“痴禅”,佛家原有“愚痴禅”之说,乃斥禅者滥参禅门、不得宗旨的迷病现象,瑞于以此自号,或许就是借以自嘲自警、自处自解吧。

邱菽园和瑞于,僧俗知交,正是邱菽园晚年转入参禅静修之时。他创作大量禅诗,其中与痴禅法师的唱和诗不下20首,甚至1941年他去世前写赠瑞于的最后一首诗,也是自道修持心得的禅诗。

右致 同济医院董事

瑞于法师,福建晋江人,俗名黄杏村,自号痴禅。世代书香,年轻就考中秀才,20岁在漳州龙溪南山寺出家,礼卧云禅师为师,潜心佛理。虽然该寺院属于禅宗支系临济宗喝云派(广洽法师即属此派),但据说瑞于对与净土宗渊源甚深的天台宗佛理颇有心得。

释瑞于诗文俱佳,据说邱菽园就是闻名到路摊找他,成为方外知交,并于1905年资助他创建都城隍庙,以供清修,仍继续兼任凤山寺住持,1934年为佛教居士林筹备委员之一。

他1900年前后南来,在槟城极乐寺菩提佛院任教,1904年左右来到新加坡。初到人地生疏,因精通易学,曾在丹戎巴葛设摊路旁,为人卜卦。后来受邀担任凤山寺住持。

僧痴禅,福建晋江人,57岁,城隍庙主僧,现佛教会长及怀德学校董事。

这位“僧痴禅”,就是创办丹戎巴葛柏城街都城隍庙的瑞于法师。一般均记录他生于1867年,1953去世;据此信笺所写的岁数推算,则其生年应改为1875年。

1933年中秋,邱菽园夜访瑞于,月下谈禅,写了一首诗偈,题为《癸酉中秋夜过于公净室谈禅遂成此偈》,诗中“以指指月月非指,就月言禅禅非禅”二句,禅思透窍,妙境圆通,是痴是禅,或许尽在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