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姑姑第一次见面是在1990年的北京。那时我和太太宪云在北京新婚不久,姑姑来北京探亲,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新婚红包,并祝福我们。我们记得她非常关心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工作,家里有几个孩子等。

人物素描

那天在分享会上,我们看了一段姑姑的视频。她说:“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不要再有战争了。”这也是我们听到她最后的话,她经历过血与火洗礼,她的小名“聚聚”正是老人对和平的渴望。

她是一个平易近人,生活非常简单的人。也许北京是她读书的地方,她特别爱吃北京的白菜炖豆腐。那时候,中国的生活还不太好,住的房子也比较小,卫生间的条件也比较差,我们以为老人家会不习惯,可是她对这一点也不在乎。住在家里,她可以和亲人叙述40年的悲欢离合;儿女情长,她有太多话要说。她精神矍烁,当时看不出是一个近80岁的老人,我们听她讲述着国外亲属的生活情况,爸爸妈妈也向她讲述这些年的蹉跎岁月。

在1992年,表哥宇立把我介绍来新加坡工作,我们和姑姑在新加坡经常见面。有一次,我们和姑姑、二大爷(姑姑的二弟)和表哥宇立一起去乌敏岛。乌敏岛上,望着蓝天白云,听着大海涛声,一切都是那么地简单有序,美观自然。这八个字也是老人对生活理解。

经历过40年悲欢离合

老人对和平的渴望

我们同意宇立说的,姑姑就是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人来讲,她说的话再普通不过了。其实,所有的伟大来自平凡,一点一滴汇成了江河湖海。

太太宪云是张郁廉女士五弟的女儿,所以我们叫她姑姑,宇立是表哥。在北京和新加坡,我们经常见面。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分享一下我们与姑姑在一起的小故事。

老人家生活简朴。有一次,她要来我们家,考虑到她年纪大了,我们说打个车去我们家吧,她说:“省点钱吧(省我们的钱),我们还是坐MRT地铁吧” 。我们顺着她,就答应了。到了我们家后, 她看到我们的生活都很好,又买了房子,而且还有两个孩子,她非常高兴与欣慰。

约在两周前,草根书室举行了《白云飞渡》一书的分享会。这本书说的是民国才女、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的传奇人生,由张郁廉的孩子、本地雕塑家孙宇立出版。

本地从事电脑工作

当时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刚出世不久,她跟太太说:“宪云啊,不管多艰苦,孩子一定要自己带。” 这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话,而且是我们日常听到的。现在我们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爱与责任”。

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家待人接物的方式。她非常注重教育,并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她谆谆教诲,无惊人之语,可教育出来的儿女子孙都彬彬有礼,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