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雷诺解释卡地亚这次选择展出“70后”作品的时候说,自品牌80年代举办展览以来,过去34次大展的作品都集中在70年代以前,一个原因是因为当代的作品很多都还在私人藏家手上,卡地亚本身并没有“探视权”。这次特展能成功举办,有赖于世界各地私人藏家的意愿。

卡地亚对日本情有独钟,自1989年起曾三度在日本举办大展,分别是1995年(东京都庭园美术馆)、2004年(京都醍醐寺)与200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表庆馆),皮埃尔·雷诺说日本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能和谐共存的国家,与卡地亚要彰显的精神不谋而合。

卡地亚目前正在东京举办的“时之结晶”大展,首次聚焦品牌上世纪70年代后的作品。由于这个年代的作品属于当代,大多仍被私藏,因此大多数的展品都由私人藏家借出,难得一见。

参观时间:上午10时至傍晚6时(周二休馆),周五、六开放至晚上8时

展览地点:东京国立新美术馆(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2E展厅

地址:东京港东京都六本木区7-22-2

“时之结晶”特展以“时间”为主轴,从“色彩与素材变幻”“型态与设计”及“万物好奇心”三个视角出发,探索卡地亚充满革新设计的世界。参观者借由卡地亚的作品,能来回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界线,探索隐藏在素材之中的可能性,于色彩、线条和形态上,既承继了传统,又屡屡在珠宝饰品界吹起新的风潮,让众人一窥卡地亚充满想象之美的秘密。

第三章:万物好奇心

序章:时之距

这些以1860年代至1990年代打造的作品为主的典藏作品,不仅是卡地亚品牌超过170年历史的资料文物,更是足以作为追溯19世纪末起,珠宝饰品艺术与社会进化广泛历史的资料。

展览的序章,导入“时间”的概念,将焦点置于神秘钟及棱镜钟,这是过去卡地亚在艺术性、创造性及技术性的象征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次展览中的各展示空间并非采取直线式安排,而是得以相互通行来往的动线配置。其中央展区“时之距”与各展区之间,陈列出由策展人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精心严选的日本古董作品,布置出日本展独特的文化风格。

“时之结晶”大展会场的布置,是由杉本博司与榊田伦之的新素材研究所负责设计。基于“旧有素材才能创造出崭新作品”的理念,融合传统工匠技法与最新技术,打造现代追求细致美感的设计,塑造出漫溯洄游、意识“时”的展示空间,并献上全新的观赏体验。

“时之结晶”设计概念

“时之结晶”大展

在会场入口有一座100年以上的巨大钟楼,时钟的时间是逆时针运转,象征追溯物质的起源。本展览的设计概念“时间”,同时也是新素材研究所设计哲学的主题背景。展区内的展示柜,使用石头、木头、锈化的铁等素材,呈现出刻画在地球上的成长历史,甚至可以看见地球的运转,让人感受到时间本身的作用。另外,本展览除了与川岛织物晟坤(Selkon)公司合作,开发纺织品,作为在“时之间”黑暗中注入光芒的象征,还在展示柜设计中采用大块“大谷石”的配置,这些“大谷石”是大部分日本列岛还在海中的时代,因新生代火山爆发后凝固而成的凝灰岩。试着借由这些展场布置,挑战创造出新空间的表现——在深沉暗黑之中发现宝石。

美洲豹(Panthère):超越时间的象征

卡地亚典藏

皮埃尔·雷诺透露,要向私人藏家情商借出这些珍品充满挑战,除了因为精品都属于极有分量的“投资级别”,价格不可估量,因此有些人不愿意或不舍得外借,另外有些人随时需要佩戴,也有些藏家因为周游列国无法亲自到银行保险箱将珍品取出,导致卡地亚前后花了四年才成功借到这些展品。“这次的展品,来自亚洲藏家的占了约三分一,比例相当显著。

第一章:色彩与素材变幻

第二章:形态与设计

本章主要是从几个关键词,像是线条与构造等本质上的形式,来探索卡地亚作品在视觉上的先驱性。在“基本线条”和“球体”主题中,分析长年以来追求的极致美学;“新建筑”和“光学”主题,则是关注凝聚浓缩在珠宝内细致的建筑性和动向。“意料之外”主题中,思考从偶然撞见美丽,将偶然之刹那具体化为设计灵感。“工业与量身定做”主题,是将常识上认为与珠宝饰品毫不相关的元素,像是工业制品或是服饰用品的零件等,融入卡地亚作品。

1914年,卡地亚腕表首次推出美洲豹系列设计,自问世以来,卡地亚的美洲豹系列风格,便成为女性与自由的象征,映照出时代的美学。以具象、抽象的方式在二次元与三次元空间中展露美洲豹的肢体形态;素材上采用沉静富含稳定感的铂金和钻石,点缀刺激感官又带有异国风情的黄金和珐瑯,一路走来,承继自在从容、变幻无穷的设计风格。美洲豹系列的历史系谱,可于此展中一览无遗。

以时间为主轴

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Pierre Rainero)在东京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展览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展现卡地亚在不同年代的统一风格,以及我们今天如何以现代的方式像过去一样将之延续,与此同时展示卡地亚不同的创作和无尽的创意。”

首次展出“70后”作品

20世纪初叶,卡地亚的色表开始加入丰富缤纷的色彩调和。蓝色与绿色、红色与绿色、绿色与黑色、蓝紫色与绿松色等,如今已是象征性的对比色,借由彩色蓝宝石、多彩碧玺、石榴石、沙弗莱石等各式各样耀眼夺目的宝石来呈现。除了以对比为特征之外,自1990年代以后,卡地亚进一步追求更为细致,带有微妙差异的新色彩世界。在卡地亚的色表上,借由蓝海绿、藏红花铜等崭新的“单色浓淡色阶”(单色的浓淡、明暗变化),以及掺入微妙差异等方式,发展色彩的渐层变幻,如此探索新色彩的视野,同时也符合社会寻求变化与稳定的路径。

展览的最后一章展示卡地亚设计的泉源,基于万物好奇心所创造出的精品。路易·卡地亚(Louis-Franois Cartier)站在俯瞰世界的视野,放眼所有文化与文明,搜集美术品与各式资料。这些收藏,皆成为卡地亚设计灵感的泉源,融合各式文化、自然和时代,勾勒出卡地亚独特且创新的设计作品。

本章是由各种素材和色彩观点出发,来重新审视卡地亚的设计,展示了卡地亚工匠在铂金、钢、三色金及黄金等的金属技术,硬石雕刻(包含化石),穿线,以及镶嵌等方面的雕刻技法,还有巧匠在珐瑯、珍珠母、翠鸟羽毛、有机材料(玫瑰花瓣、稻草等),以及硬石镶嵌等方面的装饰艺术功力。举例而言,卡地亚擅以铂金彰显钻石光辉。卡地亚勇于尝试新素材的挑战,与新素材研究所的会场设计提案,放眼新素材的宗旨不谋而合,进而连结至未来的表现。

与众多“70后”展品一起现身东京国立新美术馆的是“卡地亚典藏”中的不少精品。1970年代,卡地亚下定决心,要搜集作品并加以典藏,作为品牌历史以及创作艺术发展的证明。广搜珠宝、钟表等有价值的作品,于1983年正式创设“卡地亚典藏”,目前拥有超过3000件收藏品。这些作品是映照出时代的风华之镜,已然超越了装饰艺术的视角,不仅提供参观者考察时代的材料,更赋予我们展望未来的希望。

继今年6月在中国北京紫禁城成功举办“有界之外”大展之后,卡地亚(Cartier)移师日本东京,上周开始在国立新美术馆举办“时之结晶”大展。这次展览最大的特点是,展品年代聚焦上世纪70年代,这是过往从未被卡地亚置于展示重点的部分,为卡地亚在世界展览上的新硎初试。

此次展览共展出超过300件作品,由于这个年代的作品属于当代,大多仍被私藏,因此大多数展品都由私人藏家借出,难得一见。

一般入场券:成人1600日元(约20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