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的琵琶在发展过程中,与它的前身渐行渐远,不但形状大不同,连弹奏方式也由拨子改为假指甲,并在琴身上加了与欧洲鲁特琴类似的所谓“相”的一条条的“品”,在音律上做了严格规范。

乌德琴由西亚及北非阿拉伯地区影响欧洲,再通过所谓西域流传到中国,据说后来也因阿拉伯人的贸易活动或马六甲的伊斯兰化而将乌德琴带到南洋。

艺评

学界一般认为,乌德琴“Oud”及鲁特琴“Lute”都源自一个阿拉伯词“ud”,是木头的意思。

然而,欧洲的鲁特琴与乌德琴大同小异,只是鲁特琴用手指弹奏,在技巧的发挥上更丰富多彩,而南洋的甘布思则与乌德琴几乎没啥差别,同样是用拨子来弹奏(古代用羽毛)。

乌德琴被认为是中国琵琶,欧洲鲁特琴的前身,甚至现代吉他也源自于鲁特琴的某一种类,因此这些乐器都有着一种内在的血缘关系。

甘布思(Gambus)是一种梨形的弹拨乐器,流行于印度尼西亚和新马一带,它在国际上也被称为乌德琴。

“Lil Ruh Hadith”是由伊拉克乌德琴大师Naseer Shamma所创作的一首欢乐的作品。Azrin Abdullah在前半部分的演奏中,表现出甘布思悠久的阿拉伯情怀,节奏控制自如,他曾在吉隆坡获得过甘布思比赛一等奖。后半部分,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乐器的对话,加入了鼎艺的室内小组的参与,音乐气氛愈加热烈。

聆听了鼎艺团上个月底的“鼎有艺思”音乐会,还真挺有意思的。音乐会由本地琵琶演奏家蔡友国与甘布思演奏家Azrin Abdullah合作,演绎一台共同音乐血脉的遥远邂逅。

音乐会的序幕由甘布思缓缓弹奏中国古曲文曲《塞上曲》的片段旋律开始,再由琵琶的主题加入两人对话。黑暗的场景里,电子合成器的缥缈音响由远到近,暗喻着一段历史悠久的渊源?

这个难得一见的新颖室内组合,分别演奏了多首由甘布思乐手创作或改编的乐曲,以及多位华族作曲家作曲或编曲的作品包括《龟兹舞曲》《激情与表现》《蝶豆花》《沙之幻想》等,呈献给现场听众一场别有风味的异国(西域)情调音乐会。

一阵激烈的鼓乐后,琵琶演奏出传统中国武曲《霸王卸甲》。铿锵有力的盔甲撞击声和千军万马的绞杀声之后,蔡友国在表演《霸王别姬》的段落时,似乎拿出了所有看家本领,多年前他曾凭此曲获得全国华乐比赛一等奖。

有趣的是,中国已在盛唐时把现代竖抱四弦琵琶的初版——横抱五弦琵琶(有相无品)传给了日本,并由日本人传承至今,用拨子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