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和安华这对政治宿敌的恩怨情仇可追溯到1980年代初。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安华,因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及马来民族主义和回教复兴运动而崭露头角,被马哈迪招揽加入巫统。

各反对党自然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与国阵抗衡,但在经历了喜来登事件后,反对党大团结是知易行难,尤其主要的两大巨头是数十年恩怨纠缠不清的马哈迪和安华。

可是反目成仇的两人却在2016年,趁着因另一起鸡奸案而再次坐牢的安华到法庭时,上演了“世纪会面”。当时马哈迪亲自到吉隆坡高庭,以行动支持安华挑战国安会法令;两人时隔近20年后首次公开握手问好。

马哈迪的“痛定思痛”和安华的“忍辱负重”,令希盟成功在2018年第14届大选掀起“全民海啸”。其中,马哈迪效应功不可没。然而,马哈迪再度任相及安华获特赦出狱后不久,一直阴魂不散地缠绕两人的问题又出现,那就是马哈迪究竟会不会交棒给安华?两人的恩怨真的一笔勾销了吗?

2020年2月底的喜来登事件证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马哈迪还是那个对安华有许多忌惮的马哈迪,安华也还是那个为实现“首相梦”而沉不住气的安华。安华支持者一再公开要求马哈迪说明交棒日期,碰触了马哈迪的逆鳞;马哈迪据称正是因为不想交棒,才默许喜来登事件,只是没想到最终让慕尤丁渔翁得利。

喜来登事件令许多选民对希盟失望,也对政治人物为了权位、毫无原则地反复合作及背叛感到厌恶。当初高喊救国口号的马哈迪和安华,最后因首相权位问题成为希盟政府倒台的导火线,而这把火烧掉的不仅是希盟的政权,还有马哈迪和安华的政治光环。

安华加入巫统后一直是马哈迪的中坚支持者,后来更成为马哈迪的接班人,曾在马哈迪告假两个月期间受委代首相。安华的锋芒毕露引起马哈迪忌惮,最终在1998年出手,革除安华的副首相和财政部长职,安华接着因渎职及鸡奸罪被判入狱。

两人当时打着救国的旗号,声称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放下私人恩怨,联手打倒涉及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的前首相纳吉,终结“盗贼治国”。马哈迪还说,他退休多年后决定再披战袍重出江湖,是为了纠正自己犯下的大错——扶持纳吉出任首相。

同样的,希盟特别是经历了党分裂的公正党,能否保持上届大选的亮眼成绩,是检视安华是否还有吸票能力、还是不是希盟最佳首相人选的重要指标。上一届大选,公正党赢得47个国会议席,成为国会第二大党,仅次于赢得54席的巫统。

不过,马国政治观察员普遍认为,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简称国阵)赢得第15届大选的可能性较大,反对党阵营难以再创上一届大选的辉煌战绩,除非各党大团结,与国阵一对一较量,避免出现多角战分散选票。

高龄97岁的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已宣布来临大选会再次竞选吉打州浮罗交怡区国会议员,并希望他新成立的祖国斗士党和数个马来右派政党组成的祖国行动阵线,能与其他政党结盟,一起对抗巫统。

来临的马国大选将进一步验证马哈迪和安华的个人魅力、政治影响力及受欢迎程度。斗士党基本上是依赖马哈迪的个人魅力而存在,这个放眼在至少120个国会选区(总共有222个)上阵的新党能赢得多少席,会成为马哈迪是否仍受欢迎的指标。

州选战败显示马哈迪安华政治影响力大不如前

希望联盟(简称希盟)及人民公正党主席安华也确定在霹雳州打扪国会选区上阵,亲自领军希盟迎战大选,希望一扫2020年“喜来登事件”后希盟尤其是公正党的颓势。

安华领导的希盟在喜来登事件后的几场重要选举,包括去年的马六甲和砂拉越州选,以及今年3月的柔佛州选,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公正党更是在甲州和砂州选举全军覆没;马哈迪领导的斗士党在柔佛州选时也一席未得,显示他和安华的政治影响力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