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国历史人物的手机游戏、包含《水浒传》内容的嘻哈歌词,以及节奏迅速的网络电影……资深媒体人文树森建议利用流行文化来勾起年轻人对华语的兴趣,进而让年轻人有机会加深对华文文化的认识。推广华语理事会也赞同应该善用流行文化推广华语,并将在未来朝这大方向迈进。
他在讲座上通过播放电影短片等轻松有趣的方式,强调利用年轻人有所共鸣的题材、包装与平台的重要性。
文树森昨天在《乐学华语,浸濡文化》讲座上指出,在颠覆性科技导致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年轻人的耐性有限,找对切入点吸引他们的兴趣,是传承语言和文化的关键。
由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办的讲座也邀请作词人小寒和主持人徐秀盈分享她们身为父母的心得,探讨如何激发孩子对华语和中华文化感兴趣,约350人出席了讲座。
在小寒看来,华语流行文化就像是“糖衣”,可引起孩子的兴趣接触语言和文化。
她说:“父母应该改变‘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观念,有人或许觉得文化不能用糖衣包装,但他们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吃苦药也要吃糖。”
萧作鸣:推广华语将多利用通俗文化
他说,理事会将通过合作方式,例如目前资助实践剧场和YMCA所举办的推广华语运动,通过流行文化吸引人们多接触和使用华语。
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萧作鸣昨天受访时,对于文树森提出的“通俗文化不等于低俗文化”的观点表示认同,并表示未来理事会将多加利用通俗文化来推广华语。
徐秀盈则强调父母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游戏利用历史人物当角色,年轻人可以通过玩游戏了解历史。虽然这些不是全面教材,但至少他们有兴趣……只要疏离不出现,他们掌握基础后,很容易加深对文化的认识。”但他强调,这并非一面倒的讨好,而是先通过有趣的方法接触年轻人,再慢慢灌输核心的价值观。
他还以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为例,说明中国作为最大的华语市场,利用TMT来维持年轻人与文化的联系,有效地推迟了新生代疏离、流失甚至脱离语言文化的问题。
“贝多芬通俗吗?有些人认为它是古典音乐,但它可以流传至今,有被记得的元素,也是通俗的流行音乐。这些通俗文化能被记得、使用,不一定是无意义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创作人,在糖衣之下要把好的观念塞进去,让孩子吸收时获益。”
文树森昨天(19日)为《乐学华语,浸濡文化》讲座主讲时,分享了“TMT”—Telecommunications(移动互联网、手机)、Media(大众传媒如网络文化和创立平台)和Technology(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概念。
在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执教的文树森指出,在颠覆性科技导致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年轻人的耐性有限,找对切入点吸引他们的兴趣,是传承语言和文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