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没有戏曲表演经验的学生,要在短短半年内呈献一场公开演出,难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对于武中来说,这已经是学生们18年来,每隔一年就要推出的经典活动项目。
武中从2003年开始,每两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大型演出。学生必须在专业曲艺团体的指导下,在大约四五个月之内学会黄梅戏或其他剧种的身段、唱腔,并且背下大段的台词。
中三的黄诗恩在观看演出后说:“小时候和奶奶经常在红山看戏曲表演,我也很爱看。但是后来这类演出越来越少,我就很少接触了。这次演出让我想起许多童年回忆,也让我想多多接触这类曲艺文化。”
免费让中二至中五生看戏
配合今年的母语双周,武中从年初就开始进行“海选”,物色演员和表演团队。经过几个月的排练和准备,一伙人今年6月底在国大艺术剧场呈献了两场公开演出。
青春版黄梅戏《四季歌—白蛇》从演员到后台工作人员,都由完全没有戏曲经验的学生一手包办。
校方往年会为演出售票,但今年免费让中二至中五的学生观看。负责母语双周活动的陈国华主任说:“要让学生喜欢华族文化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参与其中。除了参演学生,其他学生看见自己的同学在台上演出,也会更想了解曲艺这种表演形式。”
武吉班让政府中学创新呈献青春版黄梅戏,配合课堂讨论与趣味测试,激发学生对华族文化的兴趣。
谈及学生筹备时的艰辛,陈国华表示了解,尤其是对于今年必须应付会考的中四、中五学生而言,更不可忽视他们要参与公开演出所承受的压力。因此,包括“白蛇”在内的一些主要角色其实都由两名同学分别扮演。
他说:“也没什么办法,就只能多读大家的台词,尝试理解剧情。”
13岁的朱宣铭是今年年纪最小的演员,他饰演法海身边的小和尚。朱宣铭平时习惯使用英语,开始学戏时甚至连其他演员的台词都听不懂,但憨厚可爱的形象让观众对他印象深刻。
武中也在演出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播放关于黄梅戏的视频,以及进行趣味测试等,提升学生对曲艺的了解。比起往年让学生写观后感的做法,陈国华认为讨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他说:“让学生尽量参与、接触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确保他们的课业不受影响。”
武中从2003年开始,每两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大型演出。校方希望让学生通过学习或观看戏曲,接触华族传统文化,提升他们对曲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