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芳说,父亲是三周前因肺炎被送入邱德拔医院,星期三突然过世,没留下遗言。
彭主恩的遗体停柩在33A瑞士俱乐部路(Swiss Club Road),今天(10月27日)下午5时出殡。
他表示,彭主恩1954年创办了华侨聋哑学校,成为本地第一位聋哑学校的校长。“彭先生办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聋哑孩童有机会受教育,他付出了35年的光阴,教导及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聋哑学生。”
就算迈入迟暮之年,彭主恩也积极学习,不落人后。彭主恩的女婿邝祯祺(67岁)说,岳父是很独立的老人家,并跟上时代,不久前还学会用面簿和Instagram看新闻。
献身聋哑教育数十载的新加坡聋人学校创校校长之一的彭主恩,三周前因肺炎入院,星期三(24日)在邱德拔医院过世,享年92岁。
彭主恩三周前因肺炎入院,24日在邱德拔医院过世,享年92岁。他出生于上海,过后定居我国,在50年代创办新加坡首家聋哑学校。
1963年,华侨聋哑学校和新加坡红十字会创办的聋哑口语学校合并,成为如今的新加坡聋人学校(Singapore School for the Deaf),彭主恩成为该校创校校长之一,主管华文手语部门。
彭伟芳表示,当时父亲提倡创意教学,他在聋人学校引进幻灯片来教育失聪学生地理和历史课。这些幻灯片当年在她的学校都没看过,让她感到新奇。
彭主恩育有一儿两女,大女儿彭伟芳(65岁)受访时表示,父亲当初来新加坡后发现本地没有聋哑学校,就决定自行创办,希望能让更多聋哑人士受惠,但当时当局只批准父亲在家办校,1951年父亲以私塾方式开班,当时只有九名学生。
彭伟芳叙述父亲曾跟她提起艰辛的创校过程。她说,幸好父亲当年的记者朋友给予帮忙,在两份华文报刊登文章宣传,成功筹集到5000元资金,才于1954年在实龙岗爵登路(Charlton Road)创办了华侨聋哑学校,并以上海手语作为教学媒介。
彭主恩出生于上海,后来全家搬去香港。五岁时他因发高烧,吃药过量导致失聪。他过后毕业于香港聋人学校和上海中文协会聋人教师班。
提倡创意教学 引进幻灯片教地理和历史
22岁时,彭主恩来新加坡协助父亲经营贺卡生意,四年后他返回香港迎娶同样是聋哑人士的妻子,就把对方接来本地长住。
新加坡聋人协会主席马丁梅里尼(Martin Marini)在协会面簿专页贴文,悼念这名将一生奉献给聋人教育事业的伟大先驱者。
除了献身聋哑教育事业,彭主恩也是杰出的赛车选手。彭伟芳说,父亲在1959年至1967年期间,曾凭他的莲花(Lotus)开篷跑车,在本地跑车大奖赛中夺下36个奖杯。1975年他在一场赛事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我参赛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聋哑并不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