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开始极力推动业者采用“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简称DfMA),将部分建筑工作从露天工地转移到工厂,包括预先规划好材料用量、设计,并在受控环境内预制,完成房间,甚至是水管、电线和粉刷工作。过后才将它们运往工地,像乐高积木一样把建筑搭建起来。
刚在去年正式开幕的海峡建筑新加坡子公司Greyform便是一家提供这类创新建筑方案的公司。公司总裁陈肇琪说,要迈向预制材料的“堆积木”建筑法,发展商和客户都须改变思维,在施工前就决定好建筑材料和设计图,而不是边建边改。
陈肇琪指出,采用预制建设技术能让普通工人掌握更有价值的技能,不用一直在工地付出劳力,也有助降低工地意外发生的风险。
政府约一年前推出建筑业产业转型蓝图(ITM),重点之一是鼓励更多业者在展开新工程的前后,贯彻采纳新建筑模式,以提高整体生产力,其他效益包括提升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让他们可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例如操作机器或为规划工程等。
传统建筑方式引进大批只有普通技能的客工,让他们按照较有经验督工的指示,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把建筑物建起来,包括混合水泥、把水泥倒入模具、搬运、修剪钢条,过程非常消耗时间与人力。
“传统上,建筑业者从规划工程到制造材料,都是凭经验、靠人工。不过,在DfMA技术下,专人会与业者和建筑师合作,让整个工程数码化,包括安排时间表以制造及运送材料等,这无疑有助业者减少浪费,也节省时间。”
这么做有助建筑业者大量减少在材料、时间与人员上的浪费,进而提升整体运作效率和生产力。
“比起聘用普通客工在工地一步一步地从制造材料再建构,聘用建筑预制商代为制造建筑材料,费用可能只高出一点点,却有助业者减去一半人力。与此同时,工程加速完成,若换算成实质费用,其实选用预制建设技术更为划算。”
陈肇琪坦言,较高的成本是很多业者不愿大力采用建筑数码方案的原因,但其实这个观点存在误解。“预制建筑技术的采用率近五年来已逐渐增加,相关费用因达到较大规模的经济效益,成本比之前已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