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团副会长回校当指挥

进入国初后,在乡村成长的陈添顺(62岁)发觉自己如井底之蛙,意识到“世界比我想象得大,到处都是人才”。

“后来,拿到O水准成绩后,我再报读国初,那次老师以华语进行面试。进入国初后,发现身边同学的英语说得很标准,这才发现自己的英文有多差。”

他以华语受访时说:“虽然我中学念的是英校,在英文读写方面还可以,会话就不太行。我第一次凭学校考试成绩报读国初,虽然我是全校第一,但在面试时英语说得不好,没有被录取。

林钦蕴也不时找她聊天,发觉她英文不好,念生物科写笔记很吃力,因此建议她转念物理科。

不论是现址或旧址,陈添顺对校园都有一份亲切感。国初现址曾是他的母校德能工艺中学的校舍。国初的旧址是南洋女中的现址,都位于武吉知马一带。

这也鞭策他更努力、不断求进。“直到现在,我还是告诉自己,不能停止学习”。

他说,当年乐团聘请了一名优秀的指挥,为了配合指挥的时间,团员不介意晚上7时半才开始练习。他们一起留在学校做功课,出外用餐后,回校练习直到晚上。

她说,当时就读的圣公会中学其实有高中部,但她想换个环境,所以报读国初。由于她每天从樟宜的甘榜搭车到国初须花近两个小时,因此好几次迟到,结果引起校长的关注。

他毕业后到美国念音乐,回国后除了帮忙家族生意,也到学校当指挥。

去年为国初50周年庆音乐剧担任指挥,让他感到十分荣幸。

陈添顺就读国初时,加入铜乐队,挑战从未接触的音乐。毕业后,他在老师的推荐下申请奖学金,到新西兰肯特伯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念书,之后也到加州理工学院念硕士和博士。

也是“乡村孩子”的赖玉珠(67岁)是国初首届毕业生。这名创办慈善机构轻安村(Kampung Senang)的校友,难忘已故创校校长林钦蕴的教诲与关怀。

“我看到大家如何齐心地为乐团努力,老师也让我们体会到,只要有热忱,就能有所作为。”

延伸阅读

校友黎德维(34岁,品牌与市场发展主管)则难忘在弦乐团的时光。他曾任弦乐团副会长,毕业后回母校当指挥。

受母校教诲,以及中医师父亲的身教影响,赖玉珠在国初时就热衷于社会服务,与同学到联络所当义工,帮助有需要的孩童。

她说:“林院长曾对学生说,来国初不是比成绩、比谁坐大汽车来上学,而是来学习如何服务社会和国家,以服务为荣。”

新加坡理工大学校长陈添顺1973年就读国家初级学院时,国初仍是我国唯一的初院,学生入学前必须通过面试。而他初次报读时因英语不好被淘汰,第二次报读时碰上教师以华语面试,顺利被录取。

难忘已故校长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