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启动以来,义工人数从最初的79人,增加至260人,至今已让超过120名受惠者,借阅图书馆超过两万本书籍和有声书。这些义工当中,还包括免费载送义工到受益人住所送书的德士师傅。
尽管生活方式有很大转变,不变的是黄美卿对阅读的喜爱。她在2013年经视障人士协会的介绍,报名成为“爱心图书,情递社区”计划受益人,再次从书中找到精神寄托。
“我当年是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这项计划在招募义工,决定报名参加。我自己也很喜欢阅读,觉得这项计划很有意义。对我来说,抽出一点时间当义工,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
盲人按摩师黄美卿(62岁)约19年前患上视网膜病变后开始失明,如今只剩下一个针孔般大小的视野,尽管眼前已几乎一片漆黑,但热爱阅读的她,因每晚“听”小说,精神世界多姿多彩。
和丈夫育有两个儿子的黄美卿,未患眼疾前是一名保险经纪,那时她除了每天读报了解时事,还会尽量争取时间阅读小说。
“爱心图书,情递社区”计划的图管局协调员陈玉珍说,工作人员会聆听受惠人的反馈,尽量配合他们阅读偏好,或提早一些上门,更新他们的阅读材料,以及帮忙延长借阅期。
许楚燕说,这项志愿项目并不需要她拨出很多时间,却让她感到很充实。“不少人忙着工作,以为要等退休后才有时间当义工。其实,每个人都可在能力范围内,定期拨出一些时间,为帮助有需要者尽一分力。”
计划受益者每次可借八件物品,包括书籍和装有视听光碟的有声书。对黄美卿来说,每次借八套有声书,不管里头有三四片或10多片有声光碟,她总能在一两周内听完,过后还会反复听,直到义工送来新的有声书。
黄美卿感谢“爱心图书,情递社区”计划下的所有义工,只要时间一到,必定风雨不改,上门为有需要者送上阅读材料。
阅读兴趣广泛“来者不拒”
她在2000年起开始失明后,隔年已不能阅读。她坚持自立,在新加坡视障人士协会(SAVH)学会脚底,以及肩膀和头部按摩后,还报读全身按摩课程,如今她和传授她按摩手艺的师傅联合经营东陵福一间小推拿中心。
爱心图书义工登门派送书籍
许楚燕如今大概在每隔两个月的一个周六,同一名德士师傅搭档,在三巴旺和兀兰一带约四个地点进行派送任务,一般从上午9时进行至下午1时。如果时间允许,她也会同受惠者互动,收集他们对阅读物的反馈,有时甚至还会帮忙解答受惠者对操作电脑光碟播放器的疑问。
过去六年,盲人按摩师黄美卿在“爱心图书,情递社区”计划下,每隔约10周就有义工亲自把有声书送上门,为她补充精神粮食。义工们的努力,让她每晚有精彩故事可以聆听,不仅带来乐趣,也给予她不少人生启示,大大充实了人生。
她说:“早前我多数时候靠听广播充实生活,偶尔才会为自己买一两本有声书。自从参加了计划,‘听书’成了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让我大大开拓了知识面,人生变得更丰富有趣味。”
她最喜欢描述细腻、情节紧凑的故事。至今令她念念不忘的,包括一套按中国网络盗墓寻宝小说《鬼吹灯》录制的有声书。
过去六年,黄美卿在“爱心图书,情递社区”计划(Project Deliver Me)下,每隔约10周就有义工亲自把有声书送上门,为她补充精神粮食。
除了不喜欢言情小说和鬼故事之外,黄美卿的阅读兴趣相当广泛,凡是义工推介的有声书,无论是家庭伦理故事、侦探、悬疑、文学、保健或励志主题,她“来者不拒”,听得津津有味。
陈玉珍也会提醒义工要有耐心,毕竟有些独居的受益人行动不便,义工和他们约好时间上门派送阅读材料时,如果敲门一阵子不见反应,也不要立即离开,而是要给受益者多一些时间应门。
聆听受惠人反馈
这项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推出的计划,今年迈入第10个年头。在计划下,义工按照体障者和特需人士的阅读喜好,定期把图书馆的书籍或有声书直接送到他们家中,并会在借阅期限到了,帮忙归还阅读材料。这样一来,受惠者足不出户也能积极使用图书馆的阅读材料。
也进行书籍派送工作的陈玉珍指出,有些受惠者身体状况不佳,有的还得进出医院,但他们热爱阅读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些受益人尽管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但坚持抱着积极的人生观,从阅读中获得人生的乐趣。很欣慰我从这项计划中,有机会和受益人接触,启发我在面对挫折时,不会轻易陷入沮丧。”
“义工们的努力,让我每晚有精彩故事可以聆听,大大充实了我的人生。这些故事不仅带给我乐趣,也给予我不少人生的启示。有时听了书中的内容,我也会参考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想法,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往往带给我不同的观点和启发。”
“我每晚都是睡觉前听书,起初越听越精彩,总是欲罢不能,甚至会听到凌晨2时。后来发现,这样会让自己很累,隔天还会生病。如今,我尽量控制自己,每晚只听两碟。”
体障者和特需人士面对生活挑战,但不放弃阅读,推动义工持之以恒,坚持派送书籍的任务。
义工许楚燕(自由业记账员)打从“爱心图书,情递社区”计划在2007年处于试行阶段时,就开始为计划献力至今。她起初负责根据受惠者的阅读爱好,为他们选择阅读物,后来成为登门派送书籍的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