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后的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融合科技,成为本地首个采用人脸识别设备的民众俱乐部。
民众俱乐部共六层楼,总楼面面积约4600平方公尺,比原来的2700平方公尺大近一倍。
陈振泉是拉丁马士区议员,他指出,新加坡未来将有更多智能民众俱乐部,但他强调,不应急于推行,而是该一步一步来。“在我们有一定信心,且系统更容易使用后,再以更大规模去落实(方案)。”
为提供更多便利,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试行多个数码方案,其中,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的门锁将有助改善现有的运作程序。
耗时近三年翻新重建的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昨天由贸工部长陈振声主持开幕。
不过,推出的新数码设施将有助居民更熟悉这些科技,未来更能适应智能环境。
除了让导师“刷脸”外,公众也能通过24小时营业的自助服务站报名课程和预订设施,或到网络空间免费阅读电子报及上网等。
“考虑到这点,我们在翻新民众俱乐部时就觉得,如果能把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变成新加坡首个智能民众俱乐部,试行各种数码平台和相关的项目,再收集乐龄的反馈……将有助改善系统。我们的经验也能成为其他民众俱乐部的参考。”
陈振声致辞时说,建设民众俱乐部时,政府保持的一贯做法就是要协同社群和居民共同创建。
只要“刷脸”,导师就能进入活动室备课,省却了到民众俱乐部办公室索取钥匙的步骤。
目前,约40名在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开办课程的导师已开始使用新方案,民众俱乐部会根据导师上课的日期、时间和课室等,给予他们权限“刷脸”开门。
除了陈振声,丹戎巴葛集选区的其他议员——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教育部第二部长英兰妮、谢世儒医生、祖安清心、杨益财也出席了开幕仪式。
何添锭透露,“刷脸”开门只是其中一个用途,未来,这项功能或能帮助导师点名、记录课程参与者的出席率等。然而,他也提到,现在要称这里为一个智能民众俱乐部仍言之过早。
住在武吉宝美的陈丽华(73岁,退休者)说,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重开后,她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我不会担心民众俱乐部太过‘高科技’。反正只要不会,找人帮忙就行了。”
另外,新加坡儿童会和职总保健合作社日间乐龄护理中心也落户翻新后的民众俱乐部,有助民众俱乐部为拉丁马士居民举办更多跨代活动和终身学习的项目。
耗时近三年翻新重建的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融合科技,成为本地首家采用人脸识别设备的民众俱乐部。这个设备未来或能帮助导师点名、记录课程参与者的出席率等。
新设施包括礼堂、表演艺术课室,和一个厨房兼教室的烹饪空间等。
外交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陈振泉受访时说,在拉丁马士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是50岁及以上,而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是65岁及以上。这个人口结构正是新加坡2030年人口结构的缩影。
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翻新委员会主席何添锭说:“过去,导师每次开课前都得到办公室索取钥匙,还要记录进出时间,这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有时还会出现钥匙丢失等情况……通过人脸识别门锁,导师就能节省至少五到10分钟的时间。”
“政府本身无法建立起社群……只有当社会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社区建设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