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催化反全球化等趋势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但因冠病疫情,各国领袖未能聚首纽约总部,改以预录视像讲话,发表对全球局势的看法。

冠病危机揭露了现有多边体制的不足与缺陷。待疫情结束,各国须加速检讨重建与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确保像联合国等重要的国际合作机制更适用于后冠病时代,变得更开放、包容与具代表性。

改革除了要应对新挑战 也须凝聚各成员国共识

维文说:“我们也是因为各国愿意分享科学知识,才能在疫情初期快速制造了检测试剂盒。”

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星期六(26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国家声明时,强调了国际体系保持开放与包容的重要。他指出,要从冠病中持续地复苏,维持一个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合作与贸易机制将是关键,坚持保护主义和单边行动“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他因此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并重申“疫苗多边主义”(vaccine multilateralism),以及确保冠病疫苗公平分配给全球各国的重要。

国际社会呼吁联合国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不少区域大国的领袖已在联合国大会上对此提出意见,包括认为应调整现有安全理事会的制度,以符合多边主义的国际格局。

不过,新加坡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放弃多边主义,而是认为必须在疫情后改革现有体制,以适应新现实。

维文认同改革的必要,但也指出,冠病危机当前,各国应优先专注于对抗病毒,联手克服挑战,然后再落实多边组织的改革。他也认为,下来改革工作不应只聚焦应对新挑战,也要同时针对各项重要课题凝聚成员国之间的共识。

维文通过视像致辞时说,全球多边体制正面对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崛起、反自贸和反全球化情绪,以及科技产业和供应链分裂的威胁。这些威胁存在已久,而冠病疫情加速催化了这些趋势。

他以疫情为例,指出保护主义和单边行动并不可行。他说,在现代供应链中,产品制造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地方的材料和技术,不太可能将所有制造活动转移到境内进行,这也是为什么疫情期间,很多国家的必需品供应断链。

维文说:“我们必须加强应对未来冲击的集体能力,而冠病危机就是眼前最实在的例子。面对这样的冲击,我们必须能够透过多边机制应对。”

在疫情期间违反协议,阻止重要货品出口并限制人员流动,则削弱了国家间的互信,而科技产业分裂,将有碍各国共享科研与创新的成果与利益,进而缩小全球对知识的掌握。

我国目前担任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全球冠病疫苗获取机制”(COVID-19 Vaccine Global Access,简称COVAX)联合主席。由欧盟和其他14个国家组成的“COVAX机制之友”也设定了目标,希望最迟于2021年底,在全球提供20亿剂安全有效的冠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