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走过110个年头的新加坡福州会馆,最近在芽笼添置一栋六层楼新房地产。这一投资的目的是要为本地福州社群创立的百年会馆增加收入来源,为会馆长远运作和未来发展铺路。

普度社最初设在小坡柔佛路一座福州人的庙宇内,上世纪70年代购置芽笼18巷22号和24号排屋作为会所。

2010年,时任福州会馆主席张代彪曾在会馆百年庆上,宣布会馆准备拨300万元重建普度社。但是重建计划因当时的各种条例限制被搁置下来,直到政府2018年宣布芽笼一带的新土地规划与用途,才重启相关计划。

会馆原先打算在新大厦落成后,让普度社和“临水娘娘”搬进新大厦六楼,并优先让属会租用剩余空间,但基于保安和其他理由,会馆领导人现在希望把整栋大楼出租给一个租户。为此,他们已在旧福州大厦腾出两个教室供普度社使用。

但这一切还得从福州会馆的属会福州公建普度社说起。创于1907年,历史比福州会馆还悠久的普度社,是本地福州社群早期的一个互助组织。

早期经营咖啡店、餐馆和酒廊的福州人,几乎都是普度社的社员,但迈入21世纪后,会员明显凋零,年事已高的理事担心后继无人,也无能力管理名下房地产,于是萌生捐给福州会馆发展,继续造福社群的想法。

福州会馆耗资约400万元兴建的新大厦位于芽笼18巷。它原本是福州公建普度社的房地产,2011年6月交给福州会馆发展。

洪宝兴说,会馆过去五年,几经努力才把会员人数从800多人增至目前的1000人。他下来计划让会馆定期办聚餐活动,让理事携带子女参加,希望年轻一代和会馆长辈变得熟络后会考虑加入会馆。

福州会馆耗资约400万元兴建的新大厦位于芽笼18巷。它原本是福州公建普度社的房地产,2011年6月交给福州会馆发展。福州会馆2019年4月动工,把原来的两个单层排屋拆除,重建为目前的六层楼建筑。

普度社把房地产捐给福州会馆发展,反映很多小会馆面临会员人数锐减,后继无人的困境。以福州会馆来说,它原本有24个属会,目前只剩18个,意味着已有六个属会走入历史。

洪宝兴指出:“会馆发展这栋新大厦,是要种一棵供后人乘凉的大树。出租大厦的租金能给会馆带来更稳定的收入,今后的会馆领导人就不必为经费来源烦恼。”

福州会馆第一副主席程文銮(73岁)指出,市区重建局规定他们在重建时,不能发展成酒店、娱乐场所、学校或宿舍等。据记者观察,芽笼18巷目前已有四家酒店。

另外,会馆有更稳定收入时,也会考虑减免会费。

普度社捐出房地产由福州会馆发展

新大厦除了电梯,还设计了两排“剪刀式”的交叉逃生楼梯,并装上LED灯和节能感应器。楼梯扶手还刻上方便视障者使用的点字。

拟定期办聚餐吸引年轻一代加入

普度社另一个单位是供奉顺天圣母陈靖姑(又称临水娘娘)的临水宫。

福州会馆是在1910年,由孙子善、徐季钧、林乾增、陈文清等人发起创建的,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七大创会会馆之一。

福州会馆将在来临农历新年期间出版110周年纪念特刊,内容包括本地政界、商界、文化界、法律界和其他各领域杰出福州人的介绍。

福州会馆第二副主席程道润(78岁)是普度社慈善顾问。他说普度社成立初期,专为那些只身南来,却因船难、瘟疫、械斗或其他原因客死他乡的福州同乡料理后事,也在每年农历七月为死难同乡办超度法会。

福州会馆监察委员陈道能(58岁)在介绍新大厦时说,地面层是停车场,二楼至五楼是室内使用空间,六楼是天台和室内空间,至于大厦的后备发电机、水箱和通风系统等设施,都安置在七楼的屋顶。

在政府重新规划该地段的房地产用途,允许房地产从住宅转为商业用途后,福州会馆抓住时机,于2019年4月正式动工,把原来的两个单层排屋拆除,重建为目前的六层楼建筑。

福州会馆主席洪宝兴(72岁)说,兴建工程原定在2020年8月竣工,因冠病疫情延后几个月,但还是赶在挥别2020年的前几天,趁着会馆庆祝110周年庆,举行了简单的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