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沁指出,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急性心脏病死率过去几年趋平,维持在约8%,这同其他发达国家相近。
报告也指出,前年超过半数的急性心脏病病人呈胸口疼痛和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这两种典型症状在10年来最为常见,但近几年有这两种症状的病人比率有减少趋势,而呈现非典型症状的病例则有增加。非典型症状包括腹部上方、手臂、脖子及下颚等部位疼痛。
国立大学医院心脏中心高级顾问医生陈淮沁教授受访时说,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增加主要是因人口老龄化,10年来死亡率其实明显下降,而这可归功于先进医疗措施取得良好成果,以及人们长期以来较好地控制高血压等致病因素。
10年来死亡率明显下降 归功于先进医疗措施
报告显示,以进入医院紧急部门至打通阻塞动脉的关键期称为“就诊至气囊扩张”(door-to-balloon,简称D2B)时间,我国的D2B时间从2010年的70分钟,大幅缩短至前年的53分钟。D2B的国际黄金标准为90分钟。
急性心脏病报告指出,我国的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俗称心脏病发作)病例从2010年的7344起,增至前年的1万2533起,增幅超过七成。如果以排除年龄因素计算出来的年龄标准发病率来看,前年每10万人口就有228.9起,比2010年的194.5多了不少。
发病个案明显增加,死亡人数却从2010年的1021人,略减3.8%至前年的982人。至于病发后30天内死亡率,前年为8.4%,比2010年下降5.4个百分点。
“但如果有办法,希望还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脏病发病个案在10年里激增超过七成,但由于急救和医疗措施明显改善,病发后30天内的死亡率从13.8%显著下降至8.4%。
此外,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9年,高血压和高血脂仍然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风险因素。前年,75.3%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患有高血压:73.4%患有高血脂。
除了尽可能缩短D2B时间,本地医院也尝试不同方法,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存活率。陈淮沁透露,国大医院约三年前成立跨学科团队,专门治疗因严重急性心肌梗塞导致休克的病人,以及时给以病人手术前后的全方位治疗。
全国疾病登记处近期发表最新的2019年急性心脏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