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约律师事务所副董事赖威良律师同样觉得,金管局制定框架的一个着重点应是区分不同的消费者。

根据金管局昨天发出的文告,金融机构和用户须承担多少损失,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履行应尽的责任。金融机构的责任是设定足够的监管机制以及时阻绝可疑交易,用户则得保护自己的个人资料,别随意点击链接。

在责任划分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原院长白士泮认为,整体来说,银行所拥有的资源和专业能力远胜一般客户,应该负起确保网络交易安全的责任。

延伸阅读

他提出,光有框架还不足够,还得有公平的裁判过程。“在商议责任和赔付事宜时,应该考虑资深独立网安专家的意见,尤其是涉及万元以上的较大诈骗案,这样才公平。”

学者:除了制定框架 也应有公平裁判过程

由金管局领导的支付理事会(Payments Council)去年7月已开始着手制定赔付框架,作用是在诈骗案发生后,让金融机构和顾客知道该如何划分责任和承担多少损失。框架预计三个月内完成,过后将展开公共咨询。

他说,金融机构拥有资源,可以遵守当局设下的条例,但用户方面就较为复杂。用户的背景多元,例如不谙科技的年长者可能较易上当,当局可考虑规定银行为一些特定群体提供额外保障。

消费者协会主席杨益财昨晚在面簿上贴文说,这个框架会列明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在杜绝诈骗案中扮演的角色和责任,是正确之举。未来若因金融机构采取的防范措施不足,导致消费者蒙受损失,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因为该框架将确保他们得到公平对待。

“框架应该列明基本指导原则,根据金融机构和顾客的缺失来决定各自应承担的损失。此外,每一名顾客的情况不同,一些较不擅于使用科技,因此框架也须留有余地,酌情处理个别案件。”

去年底发生的华侨银行钓鱼短信骗案中,上当的用户有学生、年长者、家庭主妇,甚至是专业人员。银行用户背景多元,他们熟悉科技的程度各异,因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制定赔付框架时,可考虑为某些用户提供额外保障。

敦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振昇律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诈骗案不是银行主导的,用户被骗后一般难以起诉银行追讨款项,有了框架,顾客就多了一个索赔管道。与此同时,因为双方都必须为骗案负责,这能让顾客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