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辉也指出,委员会也会考虑让那些不愿接受调解、却要通过邻里纠纷仲裁庭诉诸法律途径的公众承担一些后果。当局也在研究将社区调解中心的和解协议(settlement agreement)登记为庭令(order of court)的可能性。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说,居委会、邻里委员会和居民联系网在促进睦邻关系和丰富社区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人协接下来会提升这些中心的设施,打造智慧型居委会和居民联系网中心。
除了设有用来举办课程的多用途课室,中心还提供笔记本电脑让居民用来办公或温习功课。他们能在电子服务站(e-Kiosk)预订这些课室、使用各项政府电子服务或报名由人协主办的课程。居民也能在中心的社区共享空间聚会聊天,互相联络感情。
居委会、邻里委员会和居民联系网在促进睦邻关系和丰富社区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人协接下来会提升这些中心的设施,打造“智慧型居委会和居民联系网中心”(Smart RC/RN Centre)。
另外,唐振辉昨天也回应多名议员关于当局处理邻里纠纷的流程,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调解邻里纠纷的询问。他说,由律政部、文社青部、国家发展部,以及内政部成立的跨部门委员会正在对社区纠纷解决框架进行全面检讨,并考虑从三方面处理邻里纠纷。
中心提供笔记本电脑 让居民办公或温习功课
在这个居民联系网中心担任基层领袖的傅利煌(36岁)受访时说:“在中心翻新前,居民比较少会在闲暇时间主动到中心使用这里的设备。我们希望新设备能满足区内各年龄层居民的需求,吸引居民来这里参加活动,让他们从中受益,进一步加强社区联系。”
社区调解中心采用社交媒体推广其服务,也向前线人员介绍调解纠纷的益处和相关的转介程序。除了探讨利用更多调解方式如线上调解,当局也在研究在适当的情况下,要求当事人在向邻里纠纷仲裁庭提交申请前,必须先接受调解,这能让邻居之间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分歧。
唐振辉指出,居委会和居民联系网中心是我国社区的核心,“参与试点计划的中心可发挥更广泛的用途,也有助加强居民对社区和邻里的归属感,我们会从下半年开始将这项计划陆续扩大至更多的居委会中心。”
平均每周都会到中心的居民林忠原(44岁,自雇人士)认为,中心的设备齐全,非常适合他在此处办公。“以前的居委会是比较封闭式的设计,所以我不太敢进去,但现在中心的环境相当舒适,入口处安装的智能操作系统也非常方便。”
这些居委会和居民联系网中心的入口处都安装了智能操作系统,因此每天能从早上10时至晚上10时开放,比之前的开放时间长,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住在附近的居民只需扫描百盛卡(PAssion Card)就能进入,没有百盛卡或住在其他地方的公众则须输入基本资料,再扫描网站生成的QR码。居民在进入中心的每间课室时,也要扫描百盛卡。
人协已从去年9月起在五个居委会和居民联系网中心试行这项计划,这些地点包括淡滨尼北第五分区、林景第五分区和大巴窑东第七分区居民联系网、卓源园及位于景万岸—菜市的幽景居委会。
以翻新后的淡滨尼北第五分区居民联系网中心为例,除了配备智能设施,中心内部变得比之前明亮,居民也有更大的空间办公或温书。
成立跨部门委员会 从三方面处理邻里纠纷
最后,为了更好地评估纠纷的性质和范围,并尽快处理纠纷,委员会也计划改进现有的流程。针对社区纠纷解决框架的检讨工作还在进行,具体详情会在稍迟公布。
人民协会将从今年下半年起,陆续在各邻里的居民委员会和居民联系网中心增设更多智能设备,翻新后的中心也会延长开放时间,让居民每天都能到中心使用崭新的设施。
首先,跨部门委员会同居民合作,通过共同的社区规范,促进睦邻精神。再来,当局也会改进调解邻里纠纷的机制,让公众以寻求调解来作为化解邻里纠纷的主要途径。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文社青部开支预算时,透露这项消息。
唐振辉说:“社区调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的和解率相当高,中心每处理的10个案件中,就有高达8.8个成功解决。这说明了当双方采用这项方案时,可以有效的和解,因此这应该成为解决邻里之间紧张关系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