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和绿地可提供遮荫,降低空气温度,但建筑物的表面坚硬干燥,更会吸收太阳热能并重新释放,造成温度升高。建筑物的大小和间距也可能影响风的流动,以致无法轻易地释放热能。”
研究团队下来将着重在建筑领域收集更详细的数据,同建筑能源领域专家合作,验证建筑物释放的热能如何影响我国热岛效应的强度。
研究结果显示,建筑物是造成我国热岛效应的最大因素,因为建筑物会减少绿色植被以及降低蒸发降温作用,也会因建筑材料的反照率而增加蓄热能力。
造成热岛效应的第二因素是冷气系统,可使城市增温1.4摄氏度,这在我国南部尤其显著。报告指出,像新加坡这样高楼林立、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冷气系统释放的热能将对城市暖化造成显著影响。
本地研究发现,建筑物是造成新加坡热岛效应的最大因素,可导致城市热能增加3.7摄氏度,其次是冷气系统、公路交通和发电厂。
库马尔星说,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策略来缓解我国城市过热的现象,例如增加绿色植被和开设更多屋顶花园,以降低屋顶表面和周围空气的温度。
报告也强调,人为活动释放的热能导致城市暖化,可能影响城市的宜居性。热岛效应造成白天气温升高,空气污染加剧,也可能带来更多健康问题,导致死亡率上升。
参与研究的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高级研究工程师维韦克·库马尔星(Vivek Kumar Singh)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释,热带城市的城市化和人为活动增加,使热度不易散去;加上工厂、汽车、冰箱和冷气等电器散发的热能向外释出等因素,导致城市和郊区出现温差,形成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公路交通和发电厂释放的热能,分别导致城市增温0.9和0.4摄氏度,影响最大的区域分别在我国中南部和北部。
研究团队采用建模系统评估热能如何透过屋顶、墙壁和地板传输,并考虑到自然通风、室内表面之间的辐射、住户和设备所产生的热能,以及冷气系统造成的能源消耗等因素。
来自“降温新加坡”(Cooling Singapore)小组的科研人员于2016年4月的季风交替期展开研究,分析城市化和人为活动释放的热能如何影响热带城市气候。
这是本地首个结合“天气研究和预测”数值建模系统,以及建筑物、公路交通和发电厂等人为活动每小时平均热能数据的研究。研究报告今年2月发表于国际期刊《全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本地研究指出,建筑物会减少绿色植被以及降低蒸发降温作用,也会因建筑材料的反照率而增加蓄热能力。城市化和人为活动增加,使热度不易散去;工厂、汽车、冰箱和冷气等电器散发的热能向外释出等因素,导致城市和郊区出现温差,形成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