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民众会趁着潮落时,一家大小来海边,观赏的同时还有人带着塑料桶,把一些海滩上裸露出来的海洋生物带走。

当局也提醒,赶海时最好也不要随意触碰海洋生物,以免被有毒或会蜇人的生物所伤。

为了确保游程顺畅,佘兆辉建议游人穿上包鞋,小心脚下,避免踩上海洋生物、硬石或鱼钩。

公园局呼吁民众前去探索大自然时,要爱护这些生物。第一规则就是不能把它们带回家,因为它们远离了原始栖息地就很难存活。

樟宜海边等每逢周末假日就会出现“赶海”潮,很多人会到海滩,观赏潮落后才看得到的海洋生物。不过,国家公园局提醒公众,在观奇的同时要爱护这些生物,以保护生态环境。

黎文雅指出,生活在高度发展的城市中,许多人可能忘了新加坡是个岛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文化遗产,值得珍惜和保护。例如,2011年在南部岛屿发现了原来被认为已绝种的“杯状大海绵”,还有血液可以用来研发疫苗的鲎(音后,horseshoe crab)。

“人类不可能复制出海洋的咸度、养分和微生物,无法打造出比海洋更适合它们存活的环境。”

公园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高级经理黎文雅说:“赶海时虽然好奇也要谨慎,可以拍照片但别带回家。”

有民众把寄居蟹或贝类当纪念品带回家,却不知道它们其实还活着,结果无意间扼杀了生命。实际上,寄居蟹褪下的壳也可能有其他寄居蟹寄生其中,而死去的海洋生物也会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让它们归于自然是最好的。

她说:“不断探索和研究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海洋生态,这也是保护生态的前提。”

不要随意触碰生物以免中毒或被蜇伤

潮间带导览志工佘兆辉(53岁)说,有些游人看见美丽的海洋生物就想带回家饲养,其实应该把它们留在大自然环境中,想看它们才回来看看。

有民众就把寄居蟹或贝类当纪念品带回家,却不知道它们其实还活着,结果无意间扼杀了生命。实际上,寄居蟹褪下的壳也可能有其他寄居蟹寄生其中,而死去的海洋生物也会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让它们归于自然是最好的。

这天,阿美雅发现了罕见的舞袖涡螺(noble volute),让她感到新奇又兴奋。

在本岛和其他岛屿的海边,退潮后海滩会露出孕育海洋生物的大片海草地,可找到寄居蟹、粉黄色海参、沙钱、珊瑚和贝类的踪迹,幸运的话还可看到海星和水母等。一般上,只要水位低于0.4米,海滩上就可看见这些生物。

阿美雅(7岁)跟着妈妈哈西塔(36岁,项目经理)一连两天到樟宜海滩赶海,两天观察到的生物截然不同,每天都是新的探索体验。

劳动节和开斋节长周末即将来临,预料樟宜海滩等热门“赶海”地点会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