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医院计划在今年底开设3D打印中心,目标之一就是缩短通过3D打印医疗所需配件的时间。

术前预造合身植入体 3D打印改善治疗效果

新加坡中央医院结合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通过微创手术矫正胸腔凹陷,帮助病患改善自我形象,同时降低植入物永久置于体内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风险。

“即将开设的新中心将能协助医院发掘3D打印技术的潜能,进一步扩展技术的用途,以达到更好的病患护理成效。”

“目前,植入物的消毒灭菌等过程必须在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完成,但随着程序变得更普遍,本地如果也能做到,我相信整个过程或能缩短至三、四周。”

去年12月,中央医院医疗团队决定为叶骏杰进行进一步的矫正手术,他也因此成为本地首名利用3D打印出的植入物来矫正胸腔凹陷。

医疗团队把植入物置入叶骏杰的胸腔凹陷处之前,可先从他的腿部抽取骨髓,放入结构多孔的植入物中。随着植入物在两年内逐渐被身体吸收,骨髓将慢慢形成骨头,填补胸腔的凹陷。

不过,部分胸腔在术后仍有明显凹陷,让他难以重拾自信。叶骏杰受访时坦言:“这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外表造成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因为胸口凹陷,我在参与游泳等裸露上半身的活动时,都会自我怀疑。”

叶骏杰(20岁,学生)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发现自己似乎与一般人不同,胸腔凹陷,随后医生确诊为胸凹陷(pectus excavatum),或称漏斗胸。

虽然起初没有症状,但到了中学和初级学院参与更多运动时,叶骏杰发现体力变差。2020年,叶骏杰在服兵役期间,得戴着口罩驾驶坦克,经常喘不过气,原因是凹陷的胸腔,压迫到心肺。这促使他下定决心接受矫正手术,来改善肺活量。

“但这项手术一般不适合给轻至中度漏斗胸患者进行,因为金属板须要置入胸腔,靠近心肺,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这个3D打印的植入物则是固定在皮下,轻至中度漏斗胸患者若对自己的胸腔外型不满,也能接受这样的手术治疗。”

中央医院整形手术高级顾问医生周康益解释,严重漏斗胸患者一般可选择通过纳式(Nuss)手术来矫正胸腔,把量身定做的金属板植入于胸腔,顶起胸骨,改善心肺功能。

本地每300至400名新生儿当中,就有一人出现漏斗胸,一般较常见于男生,病情也会随着时间恶化。约一到两成的患者属于严重病例,器官功能会受影响,出现气喘等症状。

叶骏杰在术后住院五天,康复顺利,也对自己的胸口恢复正常形状感到满意。“我比以前更自信,接下来将逐步开始运动,希望未来能重新喜欢上田径和游泳等运动。”

按照叶骏杰的电脑体层(CT)扫描,中央医院与医疗设备制造商奥世博国际(Osteopore International)合作,采用3D打印技术,为他量身定制了可被身体吸收(bioresorbable)的植入物,来填补胸腔的凹陷。

腿部骨髓植入多孔结构 两年内渐形成胸骨

结合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也可用于重建颅骨等骨骼,但周康益透露,目前从策划、3D打印,到进行手术,需时最少六周到两个月。

中央医院放射学副顾问医生陈邦伟也是这个3D打印中心的临床负责人。他说,中央医院目前已经打印的3D模型,除了能让外科团队练习在复杂病例上开刀,也能在开始手术前,预先塑造更合身的植入体,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