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到6月,黑枕燕鸥的繁殖季节都会吸引不少本地摄影爱好者前去拍摄。近日有人组队前往罗央石(Loyang Rock)拍摄时,遭到黑枕燕鸥排泄鸟粪攻击,有公众因此担心人类的拍摄行为会对濒危鸟类的繁殖造成影响。

陈锦昌提醒公众,前去拍照时应注意鸟类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它们受惊的征兆。比如,当鸟儿出现闪躲、飞走、攻击、竖起浑身羽毛、不断发出刺耳尖叫,或是衔着筑巢材料或食物在一处停驻很久等待旁人远离时,都说明鸟儿已经受到干扰,这时摄影者应该及时回避,保持与鸟儿的安全距离。

“黑枕燕鸥喜欢在露出海面的岩石上筑巢,而且最好是岩石四周没有树木生长,这样它们在孵化雏鸟时视线就不受限,可以提前查探到四周的危险,更快作出反应。附近海域这样的筑巢地点少之又少,本地也只有罗央石符合条件,且选择在此筑巢的黑枕燕鸥每次只产下一到两个鸟蛋,还得随时提防灰鹭将雏鸟叼走。”

他解释说:“一旦鸟儿受惊后,原本要外出为雏鸟觅食或是继续孵蛋的计划就会被打乱,而是在鸟巢附近戒备、保护雏鸟。”

国际鸟盟亚洲区域候鸟项目协调员杨鼎立博士受访时也明确指出,拍照并不是造成部分鸟类濒危的主因,很多鸟类之所以濒危是由于森林、湿地等繁殖地愈发减少,像黑枕燕鸥就是因为它们可选择的繁殖环境十分有限。

黑枕燕鸥(black-naped tern)是我国1元旧钞图案的主角。根据国家公园局资料,它是唯一在新加坡定期筑巢的海鸟。

每年5月到6月,濒危海鸟黑枕燕鸥的繁殖季节都会吸引不少本地摄影爱好者前去拍摄。近日有人组队前往罗央石拍摄时,遭到黑枕燕鸥排泄鸟粪攻击,有公众因此担心人类的拍摄行为会对濒危鸟类的繁殖造成影响。

不过杨鼎立也指出,尽管如此,不当拍摄的确会对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海外也曾发生由于频繁拍照影响到鸟儿觅食路线,造成雏鸟饿死的情况。

新加坡自然协会鸟类组主席陈锦昌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并无研究显示摄影会对濒危鸟类的繁殖产生长远影响。以黑枕燕鸥为例,它们多年来定期到本地筑巢,每到繁殖季节都有摄影爱好者前去拍照,但黑枕燕鸥还是每年都会前来,这说明它们的繁殖并未受到影响。

有公众在濒危海鸟黑枕燕鸥来本地筑巢繁殖时前去拍照,却遭鸟粪攻击。专家指出,不当的拍摄虽不会对鸟类繁殖造成长远影响,但容易让它们受惊,影响雏鸟的孵化与喂食,建议公众拍照时应保持至少30米距离。

陈锦昌:拍照时应留意鸟类举动

他也指出,拍摄不当的确会在短期内影响鸟类孵化或喂食雏鸟,尤其是处于繁殖季节的鸟类容易受到惊扰,一旦附近出现陌生动物或人类,鸟儿感受到危险后,就会作出攻击行为以保护雏鸟。比如,黑枕燕鸥就是通过刻意排泄粪便的方式来攻击敌人,遇上天敌来偷食鸟蛋时,它们也会用排泄粪便的方式发出警示。

他说,通过拍照观察了解鸟类是一件好事,但公众也须注意不要干扰它们的活动,比如拍摄时确保与鸟类保持30米以上的距离,也不要提前录下鸟鸣声吸引鸟儿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