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项调查首席研究员的鄞霖霖说,受访雇主来自中小企业、跨国公司及政府机构。他们认为敬业精神包含勤奋、尽责,以及具备良好诚信及品格。
这项探讨雇主、大学师生对入职准备看法的调查结果收录在今年3月出版的《高等教育与就业能力》(Higher Education and Job Employability)。此书主编是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属下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的鄞霖霖博士。
雇主方面接受调查的是15名来自科技、教育、工程、制造行业,以及非盈利领域的企业老板和人事部代表。大学师生方面是九名就读社会科学、教育学和工程系的大学生;另八人是体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大学教授和职业咨询人员。
研究发现,所有受访者把敬业精神列入毕业生应具备的10大特质。不过,雇主把这项特质放在首位,大学师生分别列在第五和第七位。
研究发现:公司和员工期望不对接
雇主在衡量大学毕业生是否做好就业准备时,把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视为首要特质;大学学生和教职员心目中最重要的特质则分别为具有工作经验,以及掌握好相关知识与技能。
她认为,年轻人有主见不是坏事,也显示他们对工作有一定的热忱,希望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她也观察到,本地不少企业仍采取上级下达指示、下属执行命令的管理方式,上层不一定了解底层员工的需求。
本地调查显示,对于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特质才算做好入职准备,雇主以及大学师生的看法虽然基本相似,但认知与期许仍有所不一致。
她也呼吁学生认真看待实习项目,积极寻求职场专人或大学职业导师的引导,以更好地适应职场要求。大学教职员也应进一步与业界加强联系,以便帮助学生提升应对实际工作挑战的能力,并培养雇主所重视的特质。
她说,受访的中小企业老板多为五六十岁,在各领域经验丰富。在他们看来,如今大学毕业的年轻员工比较不愿意超时工作,而且较有自己的想法,未必愿意向前辈或老板学习。
对于如何让大学师生的想法与雇主的期许更好地衔接,她建议,大学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机会与业界接触及沟通,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过渡到职场。
鄞霖霖强调,这不表示这些特质不重要,学生应尽早探索自身的兴趣和强项,了解自己应提升哪些技能,以便更好地规划职业道路。
例如,学生认为职业身份和自知能力(self awareness)的培养很重要,但受访雇主较少提到这些特质。此外,大学教职员相当重视毕业生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信念,雇主和学生则较不强调这点。
更好地规划职业道路 学生应尽早探索 自身兴趣和强项
她认为,教职员必须持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往往都在雇主对毕业生的期许之中,如要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
“可能有些大学生认为,考获了大学文凭,找工作没有问题。我们推出这本书也是希望提醒学生,雇主对他们有一定期许和要求。”
不过,鄞霖霖指出,调查访问捕捉的是受访者在某个时间点的看法,大学生进入职场后想法可能转变。此外,调查的采样虽然尽量做到多元化,但是由于参与者人数有限,未必能涵盖所有行业雇主及大学科系师生的观点,下来的研究有必要扩大范围。
这项在2019年展开的调查采取了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方法。研究员通过一系列开放式问题,深入探讨32名研究对象如何定义入职准备,以及他们认为哪些特质对毕业生最有帮助。
在受访雇主心目中,第二和三大特质为工作经验和终身学习精神,学科知识与技能排第四。大学师生则把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排在第一和第二位。
大学师生重视的一些特点,如自我了解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并没有“入围”雇主最重视的10大特质。不过学者指出,这不表示这些特质不重要。
鄞霖霖指出,在雇主看来,本地大学毕业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相当扎实,但某些领域如三维打印行业,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快,大学毕业生投入职场后仍需培训,未必可马上投入工作。因此,这类雇主会把员工的学习态度放在学科知识与技能之上。
雇主在衡量大学毕业生是否做好就业准备时,把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视为首要特质;大学学生和教职员心目中最重要的特质则分别为具有工作经验,以及掌握好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项研究的重点发现之一是,很多时候公司和员工的期望是不对接的。雇主和员工应该就彼此的要求和期许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