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万余单位 在家居改进计划下翻新
根据建屋局年报,除了居者有其屋计划,当局的亏损也来自市镇和组屋翻新计划,如再创我们的家园(Remaking Our Heartland)计划、邻里更新计划、家居改进计划,以及电梯翻新计划。这些计划都由政府全额或大幅资助。
是什么推高了本地住屋需求,导致转售市场升温?预购组屋的供应和等候时间接下来又会如何?
要确保新组屋可负担,当局先是计算新组屋市价,再在市价的基础上给予大幅津贴,使最终售价降至可负担的水平。
与此同时,当局宣布开展六个邻里更新计划。另六个邻里更新计划也在去年完工,使完工项目达到100个。
建屋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也说,当局供应的组屋数量,以及影响开发成本的当前市场条件,都会影响建屋局赤字。
不过,建屋局向来没有公布每个项目的具体津贴。
居者有其屋计划出现赤字,显示的只是建屋发展局无法通过销售新组屋“回本”。
● 2021财年,建屋局推出1万7322个新单位。虽面对冠病疫情干扰,仍有预购组屋项目完工,当局同年交付了1万5000个新单位。
新组屋的定价与地价和造价并不挂钩,即使这些开发成本上扬,组屋定价也不会随之抬高。因此,建屋局净赤字扩大,不影响新组屋价格。
● 尽管预购组屋申购率近年上升,但几乎所有申请非成熟市镇预购组屋的首次购屋家庭,都能在三次申请内,获得挑选组屋的机会。每10户首次购屋家庭中,有九户能在两次申请内就获得这个机会。
● 社会趋向小家庭
然而,地价再高、造价再贵,都不会直接影响新组屋的售价。
这是因为建屋局为新组屋定价时,只考虑首次购屋者能否负担。按建屋局局长陈明锐的说法,什么是可负担的价格,与家庭收入和各类屋型的价格有关。
● 回声潮世代(echo boo-mers)结婚,组成更多家庭
他预料情况可能在2025年之后才会慢慢好转,但建屋局赤字到时能否收缩,也取决于其他建屋成本会不会因通胀而居高不下。
● 冠病导致预购组屋工程延误、等待时间更长,更多购屋者转向转售市场
换句话说,新组屋销售收益减去新组屋开发成本(涵盖土地和建筑成本),出现了巨大赤字,这占居者有其屋计划上个财政年38亿5000万元赤字的绝大部分。
建材土地费上涨 推高组屋成本
● 今明两年每年推出多达2万3000个新单位。
建屋局说:“政府通过为新组屋提供折扣价和发放购屋津贴给组屋买家,来津贴政府组屋。这些金额显著的住屋补贴,导致建屋局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每个财年出现赤字。”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将导致建材成本增加,楼市升温也会带动土地成本上升,这都将提高当局供应组屋的成本。
● 其他群体的住屋需求增加,如单身者和从私宅降级到组屋的买家
目前,非成熟组屋区的新组屋售价是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少过五倍,多数新买家跟建屋局贷款时,每个月也只用少过四分之一的月入来供房。
此外,建屋局在改善停车场和进行其他定期工程(如重建排水沟)方面,支出也增加,使得这方面赤字增至3亿5200万元,高于去年的3亿零700万元。
《联合早报》为正在考虑是否申购预购组屋的买家,整理一些关键问题。
新组屋定价不与地价和造价挂钩
● 建屋局在尽量推出等候时间少于三年的组屋。
以宏茂桥预购组屋项目Central Weave @ AMK为例,五房式单位售价(不含额外安居津贴)介于72万元至87万7000元。
预购组屋平均申购率去年是5.5。程天富说,冠病疫情期间压抑的购屋需求预计会在今年继续释放,当局要满足需求和为市场降温,还须在下来两三年增加预购组屋供应量。
然而,附近五房式转售组屋的市价介于96万元至115万元,与新组屋价格差距可达到约27万元。
关于预购组屋
为帮助个人和商家度过去年的艰难时期,当局也向拖欠房贷或翻新费用的屋主提供总计1500万元的财务援助,并为建屋局商店或设施的8500名合格租户免除1亿1500万元的租金。
● 2013年至2021年之间的超低利率,促进转售市场蓬勃发展
问: 本地住屋需求为何攀升?
● 如果需要,建屋局可在2021年至2025年推出多达10万个新单位。
新组屋市价又是根据附近类似转售组屋的售价,以及个别单位特点(如楼层、地点、便利度)和当前市场条件计算。项目地价和造价都不在考量内。
2021财年,翻新计划就产生了3亿9200万元的赤字,相比2020财年的2亿4200万元赤字,增加了近62%。
考虑到建屋发展局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更多新组屋,当局的赤字预计会继续扩大。
● 新组屋等候时间中位数介于四年到四年半。
尽管如此,当局重申将在未来两年增加预购组屋供应,以满足新加坡家庭的强劲住房需求。
延伸阅读
建屋局:定价只考虑 首次购屋者能否负担
问: 预购组屋的申请和等候情况接下来如何?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教授、城市与地产研究院院长程天富受访时认为,建屋局赤字短期内将维持在高水平。这是因为当局已表明将增加预购组屋供应,意味着兴建中组屋的预期亏损会进一步增加。
多三座组屋也完成电梯翻新计划,惠及136户家庭。
建屋局解释,原因之一是家居改进计划的支出增加。随着抗疫措施放宽、建筑活动逐渐恢复,去年有5万3792个组屋单位通过家居改进计划翻新,远超2020年的1万8595个单位。
问: 预购组屋供应会否增加?
蓬勃的转售市场,也意味着当局得发放更多公积金购屋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