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四个发展商——凯德地产(新加坡)、国浩房地产、城市发展和华业集团同各自的建筑商和分包商等价值链伙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合作内容包括探讨采用“协作合约模式”、创建共同数据环境,以及采用新科技提高生产力。

黄益明估计,约七八成被疫情耽误的工程已追上进度,剩余的可在今年完成。他也指出,业内的人手情况已恢复至近九成,但随着员工老龄化,有必要吸引更多新生代入行。

私人领域的中期建筑需求料也会维持稳定,因为新加坡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吸引了稳健的投资承诺。

今年,公共领域的合同总值预计介于160亿元至190亿元;这些项目包括更多预购组屋的建造工程,以及地铁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放眼2024年至2027年的中期前景,每年的建筑需求预计维持在250亿元至320亿元。政府项目依然会是主力,接下来的重点建设包括公共住房发展项目、地铁跨岛线、大巴窑综合发展项目,以及兀兰关卡重新发展工程。

延伸阅读

他透露,目前建筑成本比疫前高三四成,主要源自材料与人手成本。“作为建筑商,一旦标得项目,费用是固定的。公司须设法提高生产力,以降低成本。”

金利建筑(Kimly Construction)是与国浩房地产签署备忘录的伙伴之一。公司董事邱荣谦说,建材价格走势令人关注,中国开放可能导致建材因需求飙升而涨价,供应商已反映钢价预计进一步上涨。

他说,签署备忘录意味着主要承包商、供应商和分包商等业者能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合作。

本地建筑业稳步走出冠病疫情阴霾。建设局预计,今年颁发的建筑合同总值可达270亿元至320亿元,与去年相近,其中约六成来自政府项目。

根据建设局文告,初步估计,去年实际建筑需求总共达298亿元,与前年的299亿元相近。

配合转型进程而更新的建筑环境业产业转型蓝图已在去年9月出炉,要在整个建筑周期的各个阶段贯彻三大转型重点,集中应对不足和挑战。

他也说,政府以身作则推动产业转型,不仅要求公共领域项目遵守更高的生产力与永续发展标准,近年也加强了公共项目招标的品质—收费法,以遏制割喉式低价下标。“过去几年,我们观察到逾六成公共领域咨询招标都不是颁给价格最低的投标。”

新加坡建筑商公会会长黄益明受访时说,建筑合同的预估总值反映出需求稳健,业内仍在追赶被疫情耽误的进度,需求若太高可导致行业过热。

私人领域的建筑需求预计同样与去年差不多,介于110亿元至130亿元。

“我们可以由此减少对外劳的依赖,也可协调进行更好的规划,以减少浪费并加快工程进度。”

黄益明:建筑业仍追赶 被疫情耽误进度

不过,李智陞提醒,眼前仍有重大挑战,包括大型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以及各国调整防疫政策对供应链造成冲击;因此,我国须继续加强建筑业的韧性。“这包括在劳动力密集的工作上减少对外籍人力的依赖,并且更努力争取达成净零的气候目标。”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四(1月12日)在建设局和新加坡产业发展商公会联办的建筑业与产业前景研讨会上致辞时说,接下来的建筑需求预料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