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曾秀玲把一般“拜日”的站立姿势改为坐着进行,残障者、截肢者,以及体弱年长者就能通过椅子瑜伽,同样伸展并放松背与手臂;针对自闭症患者,则用音乐等不同互动方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但曾秀玲指出,大多本地机构并不知道适应性瑜伽的存在,起初都会怀疑这是否可行,即便这类瑜伽已在外国盛行。
曾秀玲与另六名瑜伽教练设立的Yoga Circle,每个周末提供任意付费的一小时瑜伽课程,也免费教导特需者和年长者等“适应性瑜伽”,主要调整瑜伽动作来配合不同群体的能力。
“我们一直努力向各个组织推广这类瑜伽,他们得知有这种更具针对性的保健方式,都非常乐意加入。如今很多机构也开始主动联络我们,我们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教练加入,一起提供这类瑜伽。”
组织除了每个周末为公众提供任意付费的一小时瑜伽课程,也免费教导特需者和年长者等“适应性瑜伽”(adaptive yoga),主要调整瑜伽动作来配合不同群体的能力。
她解释:“组织名称背后的含义,是希望建立一个‘瑜伽圈子’,确保任何人都不会被遗漏,包括精神疾病患者、贫困的人,以及残障者等边缘化群体。”
有些人认为瑜伽是年轻人或“有钱人”的运动,但曾秀玲决心打破这个刻板印象,设立非营利瑜伽组织,免费教导不同群体如残障者、客工和女佣练习瑜伽。
疫情高峰期,人们因病毒阻断措施避免到外运动,练瑜伽14年的全职瑜伽教练曾秀玲(43岁)决定与六名志同道合的瑜伽教练设立Yoga Circle,通过视频通讯把瑜伽带到人们面前,希望协助他人维持身心健康。志愿教练至今已增至30多人。
曾秀玲透露,他们至今已和10多个组织合作推广适应性瑜伽,目前也在和护联中心合作,制作一系列适应性瑜伽的指导视频,希望不久后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