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协会成立仪式的宾客,包括新加坡医生夫妇拉贾拉曼(Natarajan Rajaraman,42岁)和方颖慧(35岁)。他们在三年前心怀服务弱势群体的志愿,来到了东帝汶,携手为提升当地的基层医疗水平而奉献。
新加坡医生夫妇携手提升东帝汶基层医疗水平
他们目前领导非政府组织Maluk Timor(德顿语,意为东帝汶亲友),协助超过70个社区医疗中心等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工作范围包括培训医疗人员、共同提供冠病疫苗接种等医疗服务、协助改善工作流程和设施等。
维文向这些为东帝汶这个新兴国家做出贡献、高举新加坡国旗和维护我国声誉的新加坡人致谢,特别是已经在东帝汶长达20多年的先锋。
林德明说,设立大使馆会让新加坡人更有信心到东帝汶来,加上东帝汶即将加入亚细安,并且有更多的大型项目,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新加坡人和企业会选择到东帝汶。
新加坡社群协会(Singapore Community Association)星期二(7月25日)举行成立仪式,邀请到东帝汶首都帝力进行正式访问的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为新会所剪彩。
协会会长及创始成员之一林德明(55岁,律师)在东帝汶工作了约13年。他说,从2000年开始,陆续有新加坡人到东帝汶发展,但一直以来都没有让他们聚集和有安全感的机构或协会。“现在是时候成立这样一个协会了,恰巧还遇上了我国要在当地建立大使馆的宣布。”
他希望,新加坡社群协会能为在东帝汶的新加坡人,创造充满活力和相互扶持的社区,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与新加坡的联系,同时促进与当地群体的文化交流和连接。
他重申,新加坡会帮助东帝汶完成亚细安制定的路线图,这也需要在地新加坡人出力,协助东帝汶自立、获得自信,成为能对亚细安做出贡献的成员。
维文:新加坡社群协会有助凝聚在东帝汶的国人
两年前,方颖慧不幸被诊断患上腰肌脓疡并引发败血症,最终导致肾衰竭。尽管获得东帝汶医生良好的照顾,但因为病情复杂,她选择回返新加坡治疗。就在同一天,他们的组织内一名不到40岁的东帝汶员工因为健康原因过世。
延伸阅读
目前,约有58名新加坡人向外交部注册在东帝汶。
谈到新加坡社群协会的角色,维文认为,它有助于凝聚在东帝汶的新加坡人,让他们能相互帮助,并同东帝汶人建立联系。这同星期一宣布成立的新加坡驻东帝汶大使馆相辅相成。
维文致辞时说,这趟访问中,他在同东帝汶总统拉莫斯—奥尔塔(Jose Ramos-Horta)和总理古斯芒(Xanana Gusmao)等政要和官员会面时,明显感受到他们对新加坡的尊敬,而这不只是出自对官方及外交关系和贡献的重视。
拉贾拉曼说,那次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冲击。当一个地方的医疗体系不够完善时,方颖慧可以飞回新加坡治病,但那名员工却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很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很幸运能拥有很多人没有的安全网。我们的梦想是在五到10年后,让在东帝汶的员工、邻居和朋友都能享有同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他说,出席仪式的新加坡人有企业家、教育工作者、传教士、医生和志愿者等,代表了新加坡能给予的种种美好,即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好邻居,以及一个值得信赖和可靠的伙伴。“我相信,这是东帝汶人看重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地方。”
旅居东帝汶的新加坡人成立新加坡社群协会,凝聚东帝汶境内各个领域的新加坡人,并促进这个群体的互助。
亚细安去年11月原则上接受东帝汶成为第11个成员国。维文说,东帝汶加入亚细安的确切日期还未定,但这是须要付出巨大努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