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长王乙康出席开幕式时致辞说,全球精准医学发展势头强劲,国际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初创企业都在努力进军这个领域。以美国为例,截至今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批准了32种细胞和基因治疗(cell and gene therapy)产品。
我国于2017年,启动为期10年的全国精准医学计划,针对1万名健康新加坡人完成基因组排序。去年底,我国再展开“SG100K”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追踪10万名新加坡人的健康情况,包括他们的基因排序,以找出影响亚洲人患上慢性疾病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并且推动精准医学发展。
位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的新加坡先进细胞治疗研究所(Advanced Cell Therap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ingapore,简称ACTRIS)星期五(8月4日)正式开幕,以应付本地对细胞和基因治疗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
王乙康说,八年前,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或许被视为绝症,如今细胞和基因疗法却可为这类末期癌症病患带来重生的机会。这是因为精准医学考虑到个别病患的独特性,可为他们寻找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当局须确保病人获益与成本相匹配
精准医学潜能无限,卫生部成立工作小组,并且打造顶尖科研设施,全力推动发展本地精准医疗与细胞和基因疗法,以期造福更多癌症病患。
以临床疗效为例,王乙康说,比起传统治疗,要评估精准医学的疗效要困难许多,因为迄今为止精准医学的服务对象只是一小部分病患。“虽然精准医学治疗可能会立即或在初期取得良好效果,但我们还须要看看,这种成效会否持续。”
小组由卫生总司长麦锡威教授领导,成员包括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卫生经济学家、监管机构等。
王乙康指出,许多精准医学治疗属于实验性质,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况且这类疗法成本高昂,无法普及。在某些情况下,改变基因和细胞也会引发伦理问题。因此,政府希望通过成立工作小组,解决和克服相关问题。
他说:“精准医学预示了再生医学的可能。我们很可能即将在医疗保健领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有鉴于此,我国必须制定合适且可持续的融资框架,而“解决方法可能在于加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
考虑个别病患独特性 寻找并制定最合适疗方
ACTRIS是本地最大的国家级细胞疗法科研设施,备有14个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净化室、四个研发转化实验室,以及一个质量控制实验室。新设施旨在为医疗服务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生物技术初创企业提供支持。
延伸阅读
在成本效益方面,细胞和基因疗法主要针对罕见遗传病,成本难免高昂,无法达到用于常见病症的传统药品的规模经济。他说:“这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有可能下降。尽管如此,有关当局必须确保病人的获益与成本相匹配。否则,我们的社会和医疗系统将不堪重负。”
为把握这个趋势,同时防范不利因素,卫生部已成立工作小组,从五大方面推动精准医学发展,并制定相关政策,打造所需基础设施。这五大方面是:建立适当的临床治理框架、确保临床疗效和成本效益、开发可持续的融资方式、建立立法框架,以及继续拓宽和加强专业知识与能力。